长沙老股民欲建股票博物馆(图)

      收集保存了20多年的股票交易凭证;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勇是长沙最早的一批股民之一,他至今保存着纸质的开户证明。王斌 摄

 

      一沓厚厚的股票单据、凭证,微微泛黄,无言记录着一个普通股民的炒股经历,也见证着中国股票的成长。从1993年踏入股市,41岁的朱勇凭着对股票的热爱和天分谨慎经营。22年间,几经波折,摸爬滚打,如今,所持股票增长若干倍。昨日,朱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这几十年的经历建立一个私人股票博物馆”。本期“街坊故事会”,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资深股民的股市传奇。

 

      他是湖南入股第一千人

 

      “我是湖南第一批入股的哩。”朱勇翻开当年入股开户的账户单,颇有些自豪。泛黄的白色股本上清晰地写明“股东代码1000号”,开户时间“1993年3月1日”。

 

      “那时我们都是去湘江宾馆开户的”。1993年,市场经济在中国刚刚起步,大多数国人对股票还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朱勇清楚地记得,即便当时开户公司“湖南证券公司”将开户地点设在湘江宾馆一楼,也鲜有人问津。“信息不通,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为了跟踪股票行情,他必须每天都去证券公司守着,没有电脑,股票行情只能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每隔半小时打一次电话到湖南证券交易所通报实时情况,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写在黑板上。

 

      “当时只有9只股票,可见股票市场多么冷清。”谈及从事股票投资的初衷,朱勇自称受香港电影影响,股市的风云变幻使他内心萌生去股市闯一闯的想法。19岁时,从湖南电视中专学校毕业的他,在公共汽车公司当一名干部,由于体制内工作要求严格,不服管的他辞去工作,开始全身心从事股票投资。

 

      两度亏损,坚持让他收获财富

 

      开户一个月后,朱勇以20000元买进某股票500股。由于缺乏经验,朱勇以46.2元每股的历史最高价买下了这只上扬的股票,本以为会大赚一笔。但仅持有几天,股票暴跌,在跌至每股28元时,朱勇果断斩仓,即使如此,朱勇还是亏损了三四成。

 

      琼能源(股票名)的挫败并没有击垮朱勇,他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以期能更好地掌握股市。然而,股市风云变幻,即便足够专业也很难获胜。1994年,朱勇迎来股票投资的寒冬,短线投资开始出现颓败迹象,两年内,朱勇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资本。“绝望”,朱勇这样形容当时的生活。好在母亲及时察觉了儿子的心思,主动拿出积蓄的8000元接济了朱勇。

 

      从此,朱勇改变了思想,决定开始长线投资。经过一番考察以及专业学习,朱勇用8000元购进了某股票一千股。自此,朱勇谨慎经营,17年间,尽管经历了2004年前后的大挫败,但朱勇始终没有放弃这只股票,最终获得了可观的财富。

 

      希望建立私人股票博物馆

 

      “成功的股票投资者,一定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头脑、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财富承受能力。”在股市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朱勇将自己的成功总结为三点。如今,这也成为他教育学生的经典,“长线投资或许比短期投资风险要小一些,投资之前需要详细深入了解一只股票所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放心把钱投进去。”

 

      二十多年来,朱勇将所有的股票交易凭证全都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1993年的开户股民证、证券公司给的对账单,厚厚一摞,年代久远些的早已泛黄。除此之外,朱勇还将自己的股经记录在厚厚的一个红色小本上,李嘉诚、巴菲特这些在投资界鼎鼎有名的大咖们的话写满了一页又一页。“我想把这些保存着,将来开一个私人股票博物馆。”朱勇说,希望在财富增长的同时能够帮助更多人。如今的他,在热心将经验传给后来人的同时,还和朋友筹措成立私募基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