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
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了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 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更喜欢以调侃的方式看待事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抓住年轻人喜欢别具一格的特点,成功用康熙笔迹“朕知道了”胶带和最近红火的“坠马髻颈枕”让历史文化火了起来。
原本,人们对待历史遗迹和文物往往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更多地注重其考古意义,尤其中国人对古人留下的文化总是带有几分崇敬之情。不过,这一套思维对于如今思想开放的年轻人恐怕不那么合适,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需要一些有创意的“无厘头”来帮忙。
康熙笔迹不仅让很多人了解到了这位被誉为十八世纪三大帝王之一的生活小细节,也让之前尘封在故纸堆的古代君王多了一份人情味。其实,历史也只是前人生活的遗留,通过幽默的小创意,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曾经的人们如何生活,也是在用全新的思考方式来看待传统文化,让历史不再是少人问津的“压箱底”,也是创新时代的一种进步。
● 时代在变化,人们看待事物的想法也在变,就像“坠马髻”本来是古代妇女最喜爱的发型,但在今天看来却有些搞笑。将古今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纪念品中,既反映了当代人对古代文化的喜爱,也表达了使古代文化得到延续的需求。
不仅是颈枕,台北故宫博物院还出过印有宋瓷冰裂纹的长筒袜,并形象地命名为“冰山一脚”;世界闻名的翠玉白菜更是被制造了无数周边产品,比如白菜雨伞,打开绿意盎然,合上就是逼真的一颗大白菜。原本就善于在小物件上发挥想象力的台湾人利用创意的优势,让台北故宫也随之提高了知名度,同时也体现出对文物以及建筑的熟悉与喜爱。汉服是古代美女最亮丽的装扮,而现在如果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则显得格格不入,这并不是汉服不美,而是处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缺乏对汉服文化的了解,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果我们也能像日本人穿和服、韩国人穿汉服那样,即便只在庆祝传统佳节时打扮一番,也能让我们的传统服饰不断得到延续。
● 比起文物,历史建筑和遗址同样需要“活”起来,它们的意义不该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上,而是应该关注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用创意将被动等待参观的历史建筑变得更具主动性,反而是更好的宣传。
台北故宫的大厅有一片玻璃天花板,上头放大了书法作品,行云流水的毛笔字被阳光投射到大厅里,显得格外有意境;这里的洗手间标志也活用了卡通清朝人物形象,既俏皮又时刻提醒参观者这里是历史汇聚的地方。
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也有,比如北京故宫的铜壶式样垃圾桶更好地与皇宫建筑融合在一起,但较为出彩、能让人感到难忘的创意还不多。在各个省市都有属于当地特色的历史遗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故事可以用来像这样制造创意小周边,或者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情况下进行一些小设计。尽管历史文物和建筑不会变化,但是时代变化中人的审美喜好都会不同,深入挖掘出文物和建筑背后的特色,为历史注入活力也是让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和传承的重要手段。调侃也好,搞怪也罢,只要忠于历史真实,用娱乐的精神看看也不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