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对话各界精英 探讨博物馆文创产业之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论坛现场,各界专家阐述观点。


      博物馆需要怎样的文创产品?博物馆受捐助物品版权归谁所有?国内外博物馆有哪些经典案例?苏州博物馆该走哪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10月21日下午,第二届“对话苏博”主题论坛在苏州博物馆举行。本次论坛以“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为主题,10多名来自高校、博物馆、法律界以及设计企业的专家与会,共同探讨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议题。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介绍,从2008年起,苏州博物馆就开始逐步尝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开设了文化艺术品商店。目前,商店内包含2000多种产品,每年销售额近500万元。“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发展中的不足,苏博也连续多年综合排名在全国博物馆的前10位,但是文创产业的规模与这个排名不太相符,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比起来还相距甚远。”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卖的就是文化和记忆。”中央民族大学博导、博物馆学专家潘守永教授建议,苏州博物馆应重点利用好建筑和核心藏品的价值,深度挖掘其中内涵,面向市场与当下时代潮流,开发一系列主题寓意鲜明、艺术效果新颖的产品。“台北故宫博物馆开发的微型翡翠白菜和‘朕知道了’胶带就是契合了当下的流行热点,广受欢迎,值得我们苏博借鉴。”

 

      知名设计师、洛可可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连振展示了他的团队为陕西秦兵马俑设计开发的”荣耀军威“系列茶具,讲述他的设计思路。”这套茶具以黑陶为主料,整体设计有兵马俑的厚重历史感,而且一套茶具从茶壶到茶杯有着明显的等级区别,这也契合了秦国军队中的军衔等级制度,很受爱好者的欢迎。“连振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做到两点,一是与其文物内涵相关,二是具有实用价值,这样才会有市场。“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