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齐国历史博物馆:魅力齐文化大放异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牺尊”(照片来源:齐国历史博物馆)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自姜太公封齐建国至秦并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齐国故都长达800多年。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齐威王、齐宣王、孙膑、田忌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明君贤臣,都曾在这里建功立业、各展才华。

      9月15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抵达临淄,采访了坐落在齐国故城遗址的齐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以齐国历史为纲、时代先后为序,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文献影像,展现了桓管称霸、威宣称雄时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文化魅力。

      齐国历史博物馆外形类似古代城堡,是以齐国故城大、小城相衔接的形制而建,为中国十大异形博物馆之一。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内分两层15个展厅包括齐国历史典故展和各类文物精品300余件(套),并辅以模型、雕塑、沙盘、壁画、灯箱等传统艺术形式和音响、灯光、电影、电视等现代艺术手段,全面细致地展示了齐国八百余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显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场景模拟复原彰显魅力齐文化

      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建立齐国,以法治国、安定民心。记者在西周文化厅看到了几块写有姜太公主要治国方略的牌匾。讲解员介绍,“因俗简礼”这一治国方略使姜太公仅用了5个月便安定了齐国;“尊贤赏功” 是姜太公的建国之本,也是他的用人之道,这一治国方略为后世所推崇,一直沿用至今;“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是姜太公在经济上实行的主要政策,因地制宜,使齐国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逐步兴盛发展成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一走进桓管霸业厅,采访团的记者们便被运用模型场景复原的“箭射小白”所吸引了。相传管仲为了帮助他所辅佐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并没有射中小白,而是射在了他的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

      像这样生动形象的场景复原在齐国历史博物馆中还有很多。在城郭厅,记者们通过根据历史资料制作的故城一角模型,体会到了《战国策》中所记载的“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繁荣景象。

      馆藏文物丰富 一窥霸齐雄风

      齐国青铜冶铸技术非常发达,在科技厅,采访团记者们看到了齐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牺尊。它重约十三斤,能装三斤酒,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件牺尊仿牛形,通体错金银丝镶嵌,眼睛用墨晶石镶嵌,头顶、鼻梁、眉毛用孔雀石和绿松石铺填,代表了战国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国宝牺尊”。

      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临淄都还是繁荣热闹的商业大都会。至汉代,“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为“汉五都”之一。在秦汉厅,记者们虽无缘见到正在全国巡展的银豆真品,但据讲解员介绍,它中间的银制部分是西方波斯国家的器物,上边的小兽和底下的铜座是后人加上去的,是一件中西合璧的文物,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据考证,它是中国丝绸之路最早的见证。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这件银豆曾在中国馆展出,是当时山东省抽调的唯一的一件文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