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证史” 深挖抗战文物价值

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系列文物捐赠仪式”,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的十余位捐赠者将珍藏多年的抗战文物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系列文物捐赠仪式”,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的十余位捐赠者将珍藏多年的抗战文物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此次捐赠珍贵文物共计150余件(套),包括英雄母亲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著名作曲家、《长城谣》曲作者刘雪庵抗战时期用过的钢琴、钢笔;抗战剧作家丁里的手稿、简报;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剧本;抗战时期苏联文学翻译家郁文哉的译作、简报等。部分文物在9月3日开展的“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中展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李宗远对记者说:“文物是历史最准确的载体,背后有丰富的历史故事,虽然是静态的,却能给观众以震撼。”

      历史见证需妥善保管

      “抗战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国史教育最根本的依托。”李宗远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直在进行文物征集工作。

      “工作人员找到抗日英烈、将领的后人,以及健在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希望他们捐赠抗战遗物。这些人对抗战有很深的情结,往往愿意捐赠。”李宗远说,“抗战馆征集到了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杨成武、宋时轮等人生前物品。这样征集到的文物,流传历史清晰,便于研究利用。”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备案的4165座博物馆中,抗战、反法西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共有137座,涉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藏品总量163.3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34068件。除四川建川博物馆等个别博物馆外,这些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13年,接待观众443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超过2500万人次。

      博物馆承担着抗战文物的保护重任。李宗远说:“抗战文物有纸、皮革、金属、丝绸、石头等多种材质,不同材质的文物对保存条件有不同要求。”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要秋霞介绍,这些抗战文物征集、转让到博物馆之前,保存状况一般不太理想。除了一些规范、有实力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和民间爱好者收藏的文物数量众多,但保管条件参差不齐。

      一个偶然的机会,要秋霞在台湾见到了一批抗战时期的档案资料。资料被装在塑料袋里,由于时间久远,有的纸张已经被虫蛀成了粉末。现在,这批资料已经保存到了抗战馆,但修复难度极大。

      文物保护遇人才瓶颈

      进入21世纪,抗战馆的文物征集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转让、购买等形式。专业人才缺乏成为文物鉴定、评估的制约因素之一。

      要秋霞说:“近年来,抗战历史、文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社会上的‘假文物’也越来越多,如纪念章、钱币、票证,甚至日本军刀,都有仿冒品。国内研究近现代文物、抗战文物的专家很少,文物鉴定、评估存在困难。”

      “在考古、文物专家中,研究近现代文物,特别是抗战文物者少之又少。”李宗远说,“近现代文物专家主要分布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几大抗战类纪念馆等单位,这些专家年事已高,后备研究力量严重不足。”

      征集到博物馆的抗战文物,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保存状况进行相应的修复、维护。一些不便展览的文物还需要进行复制。不同的文物对保存、展览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修复、保存好抗战文物,需要人才,也需要设备、资金。

      “目前国内抗战文物的修复、复制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也不够重视。”李宗远说,“有些博物馆没有此类人员的编制,有些展览只考虑展出效果,不考虑展览中对文物的保护,有时会在展览中对文物造成破坏。”

      用展览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李宗远说:“挖掘文物背后的年代、使用者经历、历史故事,结合当时的人物、时代背景、战役战斗,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也可以让文物以物证史。”他举例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日本侵华期间出版的期刊、画报,以及日本侵华期间的劳工档案进行了征集和整理。“劳工档案共计3万多页,经过修复、复制,虽然不可能全部展出,但可以进行数字化和出版发行。”

      从今年7月3日起,中央档案馆以一天上网一个的形式公布被判刑的45名日本战犯笔供,其馆藏的日本战犯笔供有近20万页。从8月25日起,中国国家档案局连续30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专题档案。

      李宗远介绍,近年来抗战馆“走出去”,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抗战主题的展览,“用展览揭露了日本侵华罪行”。作为发起人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在筹备成立“二战国际博物馆联盟”,联合各个国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级纪念馆,共同维护历史的事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