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探究古人类的日常生活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被学者称为浙江史前文化“双璧”,在余姚和余杭发现的这两处文化遗址,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玉器。都市快报文化中心“小读者艺术游学”活动的第五站就是探究这两个史前文化——9月6日(本周六),我们将邀请20户亲子家庭(孩子年龄9-14岁之间),走进西湖文化广场内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启这次“历史文化”游学之旅。

      和前几站一样,这次活动仍然是免费参加,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展览、历史文化课堂、头脑风暴互动讨论等。此外,参观完博物馆后,还有一场《武林雅韵》中秋音乐会等着大家。记者 余夕雯

      上午 上一堂有趣的历史文化课

      历史课去博物馆听才够生动、够过瘾。周六上午,浙江省博物馆专职教育员乐骏,将带领大家参观“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这里展示着不同时代的文物精品,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有趣的故事:比如1973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整个器形呈长方形,四角弧圆,平底,夹炭黑陶制成,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这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河姆渡人就是用它来放置食物的,我们从中也可以想象人类最初养猪的模样。

      参观完文物后,大家将到博物馆三楼的教室听课。教室前备了一个纸箱,里面装有20张文物卡片,每个学生取一个,取到相同卡片的同学分为一组,共分为四个小团队。然后是一个“破冰游戏”,各组组员以手上拿的文物卡片为题,讨论团队名称,并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这个名字的意义,以及对卡片上文物的认识。另外,课堂还安排了《梦回良渚》沙画表演等多个有趣的互动游戏。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化课堂”负责人赵梦蝶介绍,通过开展富有博物馆特色的体验式教学,学生在面对鲜活的历史文物和场景的时候,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浙江文化,补充课本学习中的不足。

      下午 听一场古色古香的音乐会

      午休之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会举行一场《武林雅韵》中秋系列音乐会。这是浙博于2010年开始倾力打造的系列文化品牌之一,至今已经演到第十回。在保留传统古琴演奏特色的基础上,音乐会还融入了多种“非遗”艺术形式,传统戏剧、舞蹈、绝活手艺等民间表演形式。除了这些固定节目之外,我们特别争取了两个加演节目名额,身怀绝技的小朋友们可以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只要你演奏的乐器或者拿手绝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有关,都可以报名参加——可以是个人表演,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组团展示。

      特别提醒

      这一站的活动,浙江省博物馆还将特别邀请十位中小学历史老师,一起参与孩子的历史文化学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接下来,浙博的文化课堂还将陆续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考古现场,参观文保基地,观摩文物修复方法,部分学生还有机会进入博物馆文物保存库房等。

      怎么报名

      A.关注“文艺生活”微信公众号,发送“艺术游学+小孩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入营理由”报名。“文艺生活”为都市快报文化中心读者俱乐部。免费注册,终身有效。

      B.加入“快报艺术活动营”QQ群,群号:366506078。发送“快报夏令营”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根据我们的群公告提示报名。本次活动孩子年龄为10岁-15岁,请认真写出你的“入营理由”,这将是我们挑选参与家庭的标准。最终将选择20户家庭,未被选中的家庭,请关注接下来的“小读者艺术游学”活动。

      入选名单将在本周五(9月5日)下午3点公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