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件商周文物展出 再现王宫贵族钟鸣鼎食生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尊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噩矦方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钟乐团在表演编钟乐《东方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蟠螭纹簠”

      “钟鸣鼎食”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那么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也许,去看看目前正在无锡博物院举行的展览就可近距离体会了。8月20日上午。由无锡博物院、湖北随州华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钟鸣鼎食——周代王宫贵族的礼乐生活》展在无锡博物院西区二层文物精品展厅举行,为期两个月。据悉,展览期间,除了展示68件商周时代的钟、鼎等国宝级珍贵文物,还有专业的编钟乐队的现场音乐表演,再现古代王公贵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礼乐”。

      “这种东西,我估计铸造的可能性大,雕刻不太可能,也可能最初是雕刻,后来铸造的!”昨天上午10点多,在一尊名为“尊盘”的青铜器展品前,一些对古文物非常有兴趣的参观者进行了热烈探讨。大家对这件出土自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文物充满了兴趣,借着聚光灯仔细观摩做工、纹饰,表情兴奋。而实际上,诸如这样的青铜器展品共有68件,都是由随州华夏博物馆送展,是该馆馆藏3万件左右藏品中的精品,充分展示了商周时代王宫贵族生活、祭祀所用的“礼乐”器具的风貌。

      随州华夏博物馆馆长胡久洲介绍称,钟、鼎是商周时代青铜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当时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当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经过西周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影响了后续2500多年的中华文明,“礼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定的符号。而“钟鸣鼎食”也在历史的演进中变成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代表着富庶、文明和礼仪。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作为当时王公贵族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礼乐器具,其制作的考究、工艺的繁杂、用途的繁复,种类的繁多等特点,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在这次展览中,用于饮酒、祭祀的盛器,就有十几种,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说法,足见当时贵族们生活的“高大上”。

      无锡博物院相关人士称,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无锡市民有机会首次近距离领略商周青铜文明的概况。为了增加观赏性和互动性,展览期间的20日到26日,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还将有由随州华夏博物馆专门的编钟表演乐团——曾侯乙编钟乐团的演员们带来的现场编钟音乐演奏,每天各两场。

      此外,8月22日,还将有一场题为“钟鸣鼎食——周代王宫贵族的礼乐生活”的讲座,市民可以免费参与,到博物院一楼总服务台领票即可参与听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