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首次露真颜 展出700余件稀世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21日,备受期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大型专题展览终于向观众揭开“面纱”。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陈列展精选新疆各地历年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700多件,其中不乏稀世孤品,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一个系统全面的新疆历史发展历程。

 

      此次陈列展展出的有原始先民使用过的各类石器,有地域特征鲜明的陶器和青铜器,有闻名中外学术界的吐鲁番文书,有数千年前绚丽多彩的毛、麻、棉、丝织品,有世间罕有的晋、唐绘画,有千姿百态的唐代泥俑,有光彩熠熠的金银器物,也有见证丝路繁荣的历史货币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唐代面食与瓜果谷物,可谓精品荟萃、令人惊叹。

 

      《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西域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金石之光耀天山、第三部分是汉统西域开先河、第四部分是群雄逐鹿趋融合、第五部分是大唐雄威治安西、第六部分是漠北回鹘迁天山、第七部分是蒙古西征立汗国、第八部分是大清一统治新疆,系统、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和新疆宗教演变史。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介绍,本次展览中有多件稀世珍宝:如汉代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唐代的“伏羲女娲”绢画,以及中国最早的《三国志》手抄本等。其中,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为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此次是首次向观众展出。

 

      展览充分吸收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展陈理念,以文物为主体,结合沙盘、图表、照片、模型、人物复原像、摹绘、拓片、历史文献、多媒体互动装置等表现手段,既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感。参观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历史的长河,在感官享受的同时,思想亦得到浸润和升华。

 

      侯世新说,此次展览,通过大量文物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多元一体的地区。自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央王朝积极经营西域,不断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了今天各民族血脉相连,团结进取、开放包容的和谐局面。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首次展出

 

      这是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首次向观众展出。彩绘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卫张雄大将军墓,目前为止国内仅此一件,且出土时保存完整。此类天王俑是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卫墓主人的安宁。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斓如新。天王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将发髻梳到顶部自然形成一种装饰,发髻中间系有一根红带,显得独具一格。

 

     天王身穿铠甲,左右胸部各配一块圆形绿色护镜。双肩有护臂,护臂呈虎头状,虎口中吐出了橘红色的菱格状内层护臂。天王铠甲是以大红为底色,上面绘有流云纹牡丹花绘,边缘还绘有鎏金边饰,整个铠甲尽显中原地区特色,富丽堂皇、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件天王俑虽然身着一身中原武将的服饰,但是不经意露出的裤腿和袖口,却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纹,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两种不同的文化因素亲密融合为一体,显得和谐而又自然。

 

      更令人惊奇的是,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块大小不等的木块雕琢后再粘合而成的,就连天王的牙齿这样细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国宝级文物展“千年预言”

 

      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

 

      锦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绣制而成,从右至左分别绣有孔雀、仙鹤、辟邪、虎这些瑞兽,在护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用汉隶绣着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一时期内共同出现于东方天空。“中国”与现在的意义不同,指中原地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说当五大行星共同出现于东方天空时,对中原有利。彩锦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五行学说,是汉代五行哲学思想兴盛在艺术创作中的典型表现。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