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成为国家明清官式建筑科研基地

      记者14日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在此设立,这是继古陶瓷保护研究基地后故宫博物院挂牌的第二个国家级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也因此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个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

      记者了解到,对明清官式建筑的研究始自中国营造学社时期。尽管先辈们在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仍有很多学术研究空白留待后人去填补,例如明清官式建筑勘察与保护工程标准化研究、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整理与传承、明代官式彩画的系统化研究等。国家级的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基地应运而生。

      故宫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真实展现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明清官式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明清官式建筑集大成者。同时,还拥有数百年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的丰富经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基地建成后,将以保护明清官式建筑、组织开展系统和专项研究为宗旨,充分利用故宫博物院在明清官式建筑群体和类型数量上的优势,组织院内外专家,全面、系统、深入地探索和总结明清官式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形制、营造技艺、保护修复理论与方法,同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故宫古建筑研究所也同时成立。它的工作与科研基地相辅相成,而更侧重紫禁城建筑的基础研究,比如故宫每一组和每一座古建筑的现状实测和科学数据的记录发布、历史信息采集,清宫营造档案的整理,故宫古建筑各类材料和工艺的发掘、认知和记录,故宫古建筑的保护工程实录和研究等具体工作。

      单霁翔表示,研究基地的揭牌和古建筑研究所的成立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故宫博物院将在古建筑研究、保护、传播方面担起更大的责任。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作用与功能,特别是加强古建筑的勘察、测绘工作。通过古建筑研究所,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明清官式古建筑进行系统研究。调整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为修缮技艺部,将“古建筑修缮工程”真正上升为“古建筑保护研究”。设立古建筑馆,包括石刻文物保护展示园区,展示传播中国古建筑知识和正确保护理念。建设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延续紫禁城宫廷园艺技术。故宫学院加强古建筑保护和修复人才培养,同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采取师承制等措施,培养专门人才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