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重现明清科举考场 百间号舍环绕古明远楼

环绕静池两侧号舍申冉摄

馆藏的清朝樟木所刻耕读传家木雕,展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之路。 申冉 摄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作为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秉持的规矩,在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正门前,这八个大字经过重新整修过之后,显得格外醒目。7日,记者随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刘克成,探访了由其设计、环绕江南贡院原址内480岁高龄的省级文物明远楼为核心建造的中国科举博物馆,该博物馆将于近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现中国明清科举考场的盛况。
位于南京夫子庙核心位置的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宁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至清光绪年间,该贡院已与顺天(北京)贡院并称“南闱”、“北闱”,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公务员”考场。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贡生,每年源源不断进入这些号舍,而从这些狭小仅能转身的号舍出来之后,上至状元榜眼探花下至无名秀才,则各自走上不同的官宦之路。
在2万余号舍的中心位置,是高达三层的“明远楼”,供考官巡考监考所用。这座已有480岁高龄,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的木质楼阁“明远楼”,据介绍,在民国时,虽然周边陆续被辟为市场,明远楼两侧的百间号舍和明远楼本体所幸保存完好。
近年来,为完整展现夫子庙江南贡院的历史风貌,南京市政府对明远楼及其周边进行了修缮复原,并以明远楼为核心设计了一座规模庞大的中国科举博物馆。
当天,记者来到尚在后期布展阶段的博物馆,穿过两侧刻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上书“江南贡院”大字的木质牌坊,迎面既是一湖碧波静池,静池水面倒映着的恰是正前方的三层楼阁“明远楼”和楼两侧的两座汉白玉塔,而在静池两侧则是重建的两排黑瓦号舍。号舍门前均白底黑字书写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斗大汉字。
“这静池以墨色为底,四方四正,象征着对古代书生最为重要的文具之一砚台。”作为该博物馆的设计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刘克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理念,这片看似砚台的四方静池实为科举博物馆的整体屋顶,让人惊讶的是,原来整个博物馆以四方形盒子装深埋于地下,只留了三分之一的部分露出地面,可谓深藏不露。
静池前的平台两侧,有下到博物馆的楼梯,沿着楼梯往下行,就到了科举博物馆收藏展出中国几千年科举文化瑰宝的地方。
“博物馆的本体我设计了一个极具现代理念的建筑,整体好像一个尘封依旧的历史档案盒等待人们开启,其间或打开一段深藏的陈年往事,或展开一卷泛黄的金陵画卷,把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史料,当作一个立体空间的史书叠加在一起。”刘克成告诉记者。
在展览馆内,记者看到了历朝历代留下的殿试卷等各类试卷、状元进士匾额、木雕、石刻、器具以及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各类凭证、武举石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馆已经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科举文物7000余件,将陆续放入展览馆内展出。
据了解,位于南京夫子庙地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6.63公顷。按照规划,一期工程为明远楼以南、以西部分,占地2.7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主要是修缮保护部分号舍和明远楼等遗存,建设科举博物馆主体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尚在规划当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