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如不及时对现代文化遗存加以发掘和保护,我们很可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忘却昨天的这段历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3日在山西博物院开讲《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时如是说。

      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矛盾课题,许多看似文化价值不高的古建筑常为城建浪潮挪位,甚至被吞没。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全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元代以前古建筑占全国现存的80%,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稳居中国第一。

      单霁翔介绍说,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众多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但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中阳文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内,现仅存一座明代大成殿。如今文庙所处位置已是县城内的黄金地段,2012年10月,中阳县将明代大殿拆除,原址进行房地产开发。”这是民间古建筑爱好者唐大华2013年8月20日在其个人博客发表的一篇博文,题目叫《明代大殿为房地产让路中阳文庙乱象何解》。

      此后中阳县官方表示,该县政府从2009年起就着手研究保护事宜,并非为开发商让路,文庙将在柏洼山按原样原料重建。2013年8月,山西太原开展大规模城市建设工程。与此同时,29处文物建筑、历史民居和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修缮,总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是千年古城太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修缮。

      单霁翔认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要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的方向发展。在保护类型方面,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视野方面应从单个文物点,或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扩大到空间范围更加广阔的“大遗址群”、“文化线路”、“系列遗产”等。

      此外,单霁翔认为要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