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农家院改成博物馆 “罪证厅”诉说侵华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华日军当时发行的军用手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华日军当时使用的酱油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洛卫在展示侵华日军当时穿的军大衣


      7日既是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市退伍军人王洛卫创办的民间博物馆“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开馆9周年的日子。不久前,王洛卫专门在由农家院改造成的博物馆里增加了一个“侵华日军罪证展厅”(下称“罪证厅”),把他多年来搜集到的日军侵华罪证进行了集中、免费展出。

 

      “时光可以流逝,历史无法抹去。”王洛卫说,增加这个展厅,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抗战那段沉痛而光辉的历史。

 

      “良民证”的诉说

 

      王洛卫的“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就在他位于西工区红山办事处上寨社区的家里。这个博物馆原是一座二层小楼,如今除了二楼的卧室、厨房等外,一楼的全部和二楼的一部分都被改成了展厅。

 

      王洛卫告诉洛阳晚报记者,从2001年退伍后,尽管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但他收集、建设军品博物馆的脚步从未中断。目前,他收集的有关实物已超过8000件。

 

      洛阳晚报记者看到,“罪证厅”里展出的有当年日军使用的刺刀、军大衣、钢盔、航空炸弹,也有日军用过的水壶、酱油桶、酒瓶和奴役中国百姓的“良民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从衣服上拆下来的“良民证”。

 

      “良民证”是侵华日军奴役中国人民的铁证


      每件实物都是侵华铁证

 

      王洛卫告诉洛阳晚报记者,他每年用于搜集、购买藏品的钱有三四万元。

 

      “罪证厅”里有一件破烂不堪的日军军大衣,是王洛卫花了400元从林州市一收藏者手中买的。王洛卫说,他第一次见到这件大衣,就看到了印在大衣内侧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记者注)等字样,但拿不准这是不是日军当年标准的军大衣,后经多方查找、核对资料和向有关专家请教,才最终确认了它的“身份”。

 

      王洛卫说,“罪证厅”里的实物,大到航空炸弹,小到一个酒瓶,每一件他都经过多方考证和核实,“都是铁证”。

 

      想参观可预约

 

      王洛卫告诉洛阳晚报记者,截至目前,他的博物馆已接待参观者3万多人,并到驻港部队展出过。今年9月,他将和洛阳师范学院合作,在洛阳师范学院设个分馆。

 

      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乘车路线:从洛阳火车站乘51路公交车到上寨站下车步行至路北。自驾:沿310国道向西,到红山一中西或国家牡丹园西一公里上寨社区。预约参观电话:13526908140。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