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牢记历史不是为延续仇恨
在沈阳市北郊望花南街,每逢9月18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会听到低沉的防空警报声。83年前,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的事件——“九·一八事变”。
对于这段历史,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表示,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但是,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国家以更多方式纪念“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国人成了亡国奴。
83年后的今天,定格在1931年9月8日的残历碑,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前广场,记载着这段令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社会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有大约80%的中小学生不知道‘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儿。” 井晓光在接受采访时说。
为了让人们记住“九·一八”,从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以更多的方式纪念“九·一八”。例如,沈阳都会用拉响警报的方式纪念“九·一八”这个惨痛的日子。“‘九·一八’是我们民族的耻辱,拉响警报是拒绝遗忘的重要方式。”井晓光说。
据媒体报道,从2004年起,纪念日当天,全国上百个城市都会鸣响警报。
此外,在2000年,扩建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残历碑前设置了一口“警世钟”,每年9月18日,都会敲响14下,纪念中国人民艰苦抗日的14年。 “逐渐地,纪念‘九·一八’的活动越来越多,令人欣慰。”辽宁九一八历史研究会会长王建学说。
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传承这段历史。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已经收到中国将日本强征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申请。
王建学还建议,国家立法设立9月18日为国耻日,“在日本承认历史的前提下,全国人民共同铭记这段历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据了解,历史博物馆每年有80万至100万人来参观。井晓光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发挥着“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作用。
此外,建馆23年以来,还有一大批日本人来馆参观。“比如说,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12位抗战期间日军的遗孤,以及日本驻华的使节、驻沈阳的总领事、日本的战争研究会等等。”王建学回忆说。
“一些日本人也会在纪念馆内做一些祭奠活动。还有一些日本人会在博物馆的纪念碑前,忏悔。”井晓光说。
王建学表示,我们要尊重历史,要将日本侵华的这段史实公正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不是用这段历史揭日本的伤疤,我们也不是记仇。我们只希望中日双方通过铭记历史,消除前嫌,携手共进。”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井晓光说,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用事实回击日本荒谬说辞
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妄图抹杀这段历史,其采取的行动逐步升级,令人失望。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日本政府执意推行所谓“购买”钓鱼岛的行为。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部分附属岛屿。
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从修改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问题到频频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日本对于历史的态度一直遭到亚洲邻国的质疑和抗议。日本的这些行为,让不少人不禁担忧——“九·一八”事变是否会重演?
“不会,绝不会。”王建学说,“首先,我们的国家已不再是几十年前那个落后的中国,有抵抗侵略的经济、军事实力。其次,我国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态度,对历史问题决不让步。”
“目前,中日关系出现的这种僵局,完全是日本单方面挑起的。”王建学表示。他认为,日本不承认侵华的历史和钓鱼岛争端问题,这两方面是造成中日僵局的主要原因。
“中国在崛起,那些以美日为首的恐惧中国强盛、遏制中国的势力还不断增长,他们必然会在历史上做一些文章。”王建学告诉记者。
井晓光称,钓鱼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命名和利用。日本则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才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窃取。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
“像‘九·一八’这样的国耻,中国人不会轻易让它再重演,对日本的挑衅,我们要用事实进行回击。”井晓光告诉记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