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商周文物展在京开幕 “九鼎七簋”首次团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湖北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世人皆知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但对自古“楚人爱乐”的传统认知并不深刻。

      

      今日,《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开幕,持续2个月的展览,云集了包括湖北省各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这也是湖北各地青铜器最大规模地集中进京展出。昨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表示,青铜礼乐器是湖北极具特色的文物,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打好文化营销牌。

      

      多件国宝级文物裸展

      

      昨日,还未开展的展厅临时对媒体开放,本报记者提前一睹“芳容”。让人诧异的是,诸如“曾侯乙”青铜连禁大壶、兽面纹青铜鼓等国家级文物,并没有被护罩保护起来。

      

      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将这么珍贵的文物裸展,首先是因为展厅内的恒温恒湿,十分适合文物存放,展台前也设置了屏障,让观众无法直接触摸。

      

      方勤透露,省博馆内共有16件国宝级文物,此次来参展的分别是越王勾践剑、战国青铜鹿角立鹤、“曾侯乙”青铜连禁大壶、兽面纹青铜鼓和曾侯乙编磬。

      

      展览中,有一组苏家垄九鼎七簋展品,系出土后首次集中展示,十分难得。这组文物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苏家垄一号墓,这组本应该是九鼎八簋的青铜礼器组合,但出土时已散失一件。按照礼制,九鼎八簋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

      

      由于历史原因,这组文物在挖掘出来之后,分别藏于荆州市、京山县及省博物馆、省考古所4家单位。几十年来,这组珍贵文物从未同台展出。也正是因为此次到国家博物馆呈现湖北青铜器文化,省博物馆才将当年挖掘出来的原件得以集中展示,弥补了多年来的遗憾。据介绍,此次展览中有不少展品来自荆州、随州等地市县11家博物馆。

      

      “曾随之谜”或将破解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由此,也引出了一个令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随国,为何频频出土的却是曾国文物?曾、随到底是何关系?

      

      而此次展览中,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首次向媒体披露了破解“曾随之谜”的确凿证据。

      

      方勤介绍,在近期关于随州文峰塔墓地发掘文物的整理研究中,发现了一件带有180余字铭文的编钟,这些铭文不仅清楚地介绍了当时曾国分封的意义和大致领土区域,更记录一场重要的战争。据记载,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伐楚,一直打到楚都郢城。楚昭王狼狈地逃到随国。在随国的保护下,楚昭王免遭一劫。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吴王伐楚”。

      

      编钟上记录的铭文也详细介绍了这场战争,不同的是,上面记载楚王逃到了曾国。如此吻合的记载,几乎坐实了“曾随一家”的观点。

      

      方勤透露,本月15日,关于“曾随之谜”的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考古学家将深入地探讨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