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举办中国历代钱币收藏展

      中国货币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货币体系。历代货币不仅是中国三千多年来的货币金融史与商品经济发展史的重要遗物,也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对外关系、铸造工艺乃至书法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海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珠重一两、十二”圆孔圆钱


      展览时间:2014-06-14 - 2014-8-10

 

      展览地点: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老馆)5、6展厅(同心路6号)

 

      主办单位:深圳博物馆

 

      中国货币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货币体系。历代货币不仅是中国三千多年来的货币金融史与商品经济发展史的重要遗物,也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对外关系、铸造工艺乃至书法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中国货币起源于夏商时期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铜钱铸造逐渐流行,列国币种繁多,产生了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等多种重要币种。秦灭六国后,将各国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一形制此后流行长达两千余年。西汉武帝发行的“五铢”是中国钱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唐高宗废除“五铢”,改行“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宋代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工艺都达到了历史的鼎峰,一定程度上还是东亚以及东南亚贸易通行的国际货币,同时开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纸币大量流行,铜钱开始背文纪地纪值,成为一大特色。民国时期,铜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纸币最终成为主流通行的货币。

 

      此次展出的中国历代钱币,共一千余件,时代上自商周,下迄民国,均为周耀祺先生所藏,为社会各界系统了解中国历代钱币有所助益。周耀祺先生为香港著名收藏家,是岭南诗画家周朗山先生之子,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喜爱收藏文物、名家书画、中外钱币、奥运纪念品、陶瓷、邮票、奇石、汽车模型、历史图片、报刊资料等,多次在粤、港、澳、桂、赣、闽等地举办展览,并编辑多本藏品著作。

 

      多年以来,深圳一直积极探索鼓励和扶持民间收藏活动,动员民间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此次利用香港周耀祺先生藏品所举办的钱币展,是践行我市倡导的“民间拥有、市民共享、政府支持、各界辅助”原则的又一次行动。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