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记载长江1200多年枯水周期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记载长江1200多年枯水周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潜水员正在水下对白鹤梁进行清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潜水员正在水下对白鹤梁进行清洗


      说到西安的碑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你可曾知道,在重庆涪陵,同样有那么一根石梁,因其位于长江之中,随长江水位时隐时现,从古至今吸引了包括黄庭坚在内的大量文人骚客在上面留下墨宝,而被称为“水下碑林”!

      

      这根石梁就是位于涪陵的白鹤梁,作为川江7大枯水题刻之一,如今这根石梁虽永沉江底,但随着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兴建,让人们得以继续欣赏白鹤梁的奇妙景观。近日,记者来到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内,走近这根神奇的石梁。

 

      石鱼位置精确标明长江水位

 

      “看,这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白鹤梁上剥落下的石鱼。”走进博物馆,馆长胡黎明就指着摆放在大厅正中央的一尾栩栩如生的石鱼对记者说。

 

      “石鱼即为水标,它们是古人记录长江枯水位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丰年的期盼。”胡黎明说,白鹤梁上共有石鱼18尊,它们和白鹤梁上的其他108段涉及水文方面的题刻一起,连续记载了长江1200多年中的枯水水位和枯水发生的周期,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变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及全球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因仙人而得名的白鹤梁

 

      在白鹤梁上的众多题刻中,除了石鱼之外,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那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了。“别小看这只白鹤,白鹤梁就是因为这只仙鹤而得名。”胡黎明说。

 

      “这和一位名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胡黎明说,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因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后,自号尔朱真人,并自炼丹药进行贩卖。后来在合州(今合川)卖药的时候,因故意开高价而惹怒当时的太守。太守大怒,将尔朱通微囚笼抛江。但竹笼却没有立刻沉没,反而顺江而下,来到涪州江中的大石梁,被一位名叫白石的渔人用网捞起。捞起之时,尔朱通微依然在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只好用击打磬的方式来唤醒他。后来,尔朱通微和渔人成为好友,白天渔人以打鱼为业,尔朱通微则继续修真炼丹,到了晚上,二人常常促膝长谈。有一天,尔朱通微取丹与白石佐酒畅饮,畅饮之时且歌且舞,佯癫佯狂,大醉之后,二人乘白鹤而成仙。后人为纪念尔朱真人,便将那道大石梁命名为白鹤梁。

 

      参观攻略 >>>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地址:涪陵区滨江大道二段185号

 

      门票:60元,学生和70岁以上老人打五折

 

      公交:从涪陵火车站乘坐25路到涪陵城区后,转乘27路公交车即到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