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受赠南宋权杖

  6月14日是第9个文化遗产日,在此来临之际,镇江市民高文桥将一件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漆器权杖捐赠给镇江博物馆。他的这件宝贝曾由央视鉴宝专家认定为罕见国宝,有专家认为,该宝贝为南宋时期的物件,价值连城。昨天上午,高文桥将这件文物捐赠给了镇江博物馆。

  锻炼路上发现文物宝贝

  昨天上午,在镇江博物馆举行了捐赠仪式。现场,记者看到了高文桥所捐的权杖,直径约4.5厘米,长1.7米,通体雕有精美的“如意”花纹,髹黑饰朱,两端安装有铸铜制“如意头”和“如意脚”。据高文桥介绍,此物件刚出土时颜色更鲜艳,红与黑交织,形成富有音乐感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一个琦玮古朴、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高文桥是和平路街道一泉社区居民,平时喜爱收藏,能收获到这件宝贝也完全出于偶然。10个月前,高文桥去南山晨练,在归途中发现有两个小青年手拿一根“棍子”边走边舞,“棍子”上精美的纹饰引起了他的注意。作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他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相关报道颇有研究,知道这是一件古代漆器,刚出土的。

  识出宝贝的高文桥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他与两位小青年继续交谈,得知他们是从附近的建筑工地的土方里捡的。

  为了能讨到宝贝,高文桥与两位年轻人讨价还价,最后商定以6000元价格将其买下。由于身上没有足够的现金,高文桥还特意去附近的银行取钱,凑上足够的现金换回宝贝。

  拒绝多方邀请 文物留镇江

  “为妥善保护这件古物,我隔两三天就用纯净水煮几条毛巾,用湿毛巾敷在权杖上面,为其增湿,防止它干裂。每次换毛巾都发现毛巾被权杖渗出的液体染黄了,权杖的重量也逐步减轻。”高文桥说,2013年,央视鉴宝专家走进镇江,他曾拿着权杖请专家鉴定,专家赞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并动员他捐献给国家。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许多外地的博物馆纷纷来电、来信,甚至派人赶赴镇江,欲征集这件文物,而高文桥执意让这件文物留在镇江,最后决定捐给了镇江博物馆。

  资深收藏家江平先生得知消息后,为高文桥和镇江博物馆牵线搭桥,最终促成捐赠事宜,他对权杖也颇有研究。据江平介绍,权杖又叫王杖、齿杖或者鸠杖,是长者地位的象征,起源于周代的“齿杖制度”。先秦时国君常授予老人王杖,以示关心和尊重。《礼记·王制》曾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汉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老人赐予饰有斑鸠手柄的王杖,并赋予杖主一定特权的制度,使王杖制度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是汉代养老、敬老举措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寓意我国养老制度逐渐形成。

  此外,江平还告诉记者,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从新石器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秦汉直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专家:文物为南宋时期物件

  据镇江博物馆馆长杨正宏介绍,该馆曾邀请南京博物院及徐州博物馆等相关专家来镇江,专门为高先生这根权杖做鉴定。专家称,证明不了它是汉代的,最终通过“如意头”和如意纹饰,一致认定它是南宋时期的物件。

  高文桥说:“尽管有许多朋友都劝我不要捐,有人愿意高价收买,但我还是决定捐给博物馆,妻子对我也很支持。”

  在捐赠仪式上,镇江文广新局局长周文娟给予高文桥高度评价,赞其继承和发扬了先贤们爱乡,无私捐赠的优良作风,填补了该馆在宋代漆器类别方面的空白。这一义举将为镇江市收藏爱好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到2014年12月19日,镇江博物馆就建馆56年了。建馆以来,先后有200余人捐献了近万件文物。在馆藏的3万余件由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清各类藏品中,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约占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