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博物馆带你追寻遗失的端午节习俗
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里,家长和孩子们现场进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短短10分钟的时间里,在家长的指导下,近30个孩子纷纷施展浑身解数,最终包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粽子。
南京民俗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本次活动的策划人程伟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已经消失。“因为这些习俗有的已经不适应时代,逐渐被我们淘汰了。”
很少有人会做虎头鞋
程伟告诉记者,在传统民俗中,端午节之前,南京的长辈通常会为小孩子缝制虎头鞋、虎头帽,以及老虎花肚兜,并在端午节当天,用毛笔蘸着雄黄酒在宝宝的额头上写下“王”字,把孩子们打扮成小老虎的模样,那虎头虎脑的样子可爱极了!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蛇、蜈蚣、蝎子、蜥蜴、蟾蜍等五毒伤害到小宝宝。”程伟说,小老虎的扮相和五毒衣被代表了家里长辈的美好祝愿,祝愿小宝宝们强壮、百病不侵。“遗憾的是,除了我们本馆的非遗传承人外,很少有人会做这些了。”
包粽子的五色绳已不再讲究
在传统习俗中,包粽子的五色绳其实是有讲究的。它代表了阴阳五行,代表了五个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的作用。不过近年来,销售粽子的商家多把绳子的颜色作为区分馅料内容的标志,五色绳已不再具有传统意义。甚至有时会买到用黑白交替的绳子包的粽子。
其实,这种黑白交替的绳子是不能乱用的。据一位老南京告诉记者:“以前在南京,自家包的粽子如果是用黑白两色的绳子包扎起来的,就代表这一年中,这户人家里有人去世了。”
雄黄酒的酿制古方已失传
还记得台湾古装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里,端午节时,白娘子无意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把许仙活活吓死的剧情吗?端午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据说屈原投江之后,有个老医生就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把鱼龙药晕避免屈原尸体被它所伤。一会儿,真有龙被药晕。
程伟说,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喝雄黄酒了,甚至就连雄黄酒的酿制古法也已失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雄黄酒其实是有毒的,加热以后会变成砒霜。久而久之,炮制雄黄酒的古方也失传了。”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