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奇石博物馆馆长刘明利 “石痴”欲建博物馆小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汉天人合一奇石博物馆馆长刘明利 记者彭年 摄

 

      武汉天人合一奇石博物馆馆长刘明利,人称“石痴”,20余年来,他倾其家财收藏了过万块奇石。2012年,他开设了全省首家非营利性民营博物馆。眼下,他计划建一个博物馆小镇,让武汉地区乃至全国的藏家们在这里“扎堆”,形成博物馆群落,探索民营博物馆的生存之路。

 

       奇 2000元从戈壁滩买回一碗“米”

 

      武汉天人合一奇石博物馆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稀奇石,最重的“藏瓷”达3.5吨,最小的仅米粒大小。

展柜里,一只瓷碗内盛着大半碗白米。刘明利说:“碗里的米其实都是石头”。记者细辨之,还真分不出是米是石,手感、外形、质地与普通米粒几无二致。

 

      这种石米粒是一种叫玉髓的石头。大约5年前,刘明利在戈壁滩一户牧民家院子发现这碗“米”。牧民告诉他,这其实是他妻子十多年来在戈壁滩一粒粒捡回来的石头。刘明利惊叹不已,用2000元将这碗“米”买回武汉,米粒总重量为283克。这是奇石博物馆展出的最小“镇馆之宝”。

 

      刘明利介绍,玉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作为饰物出现。奇石馆里,与这碗米放在一起陈列的,还有一碗绿豆石,其外形和绿豆一模一样。这也是玉髓的一种,在内蒙古发现。刘明利花了1万元买回一箱“绿豆”,精选出了这一小碗。

 

      奇石馆还陈列有一双极像人耳的玉髓石,刘明利介绍,这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海洋玉髓,经过上亿年形成。

 

      痴 倾其家财收藏石头

 

      1993年,刘明利在堂哥影响下,喜欢上了石头。他收藏的第一块石头是一枚三峡石,上面是一轮月光“水墨画”,他一咬牙花300元买下了,当时的他月工资才100多元。

 

      20余年来,他收藏来的奇石已超过1万块,总重量达2000多吨。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来自青海、内蒙、甘肃、西藏、广西、福建乃至海外,其中不乏蛋白玉等国家级珍稀宝石。

 

      “玩”石头要源源不断“烧钱”,何况是“只进不出”。刘明利经营着一家制药公司,为收藏提供资金支持。20多年来,他投在收藏石头上的费用达数千万元。

 

      收藏的石头越来越多,家里无法存放,刘明利就将石头放在小区花园里,供居民免费参观。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