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博物馆达811家 被指门槛低难监管

      今年1月20日,本报报道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鹿城博物馆卷入集资诈骗案,引起很大反响。4个月过去了,本报记者回访发现,截至5月14日,案件仍处于侦查阶段,经鉴定,大约30%涉案文物属于伪造,其中,备受关注的乾隆宝刀基本可以认定为伪造。

 

      鹿城博物馆的乱象并非个案。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办博物馆已达811家。虽然增长迅速,但也良莠不齐。今年4月公布的《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过半民办博物馆审核登记程序不完整,甚至有5.7%的民办博物馆根本没有履行法人登记手续,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如何规范和监管民办博物馆,已成为不能再搁置的紧迫问题。

 

      ——编 者

 

      各地准入标准不一致,大多数年检只限于纸面

 

      鹿城博物馆在西丰县非常有名。这座成立于2009年的民办博物馆,号称“藏品数量达万余件”“填补了西丰县无博物馆的空白”。馆主程红宣称,其镇馆之宝是一把价值1.2亿元的乾隆宝刀。它的风光在今年1月戛然而止:程红等人涉嫌集资诈骗被批捕,作为集资诈骗的关键一环,鹿城博物馆被查封,留下8000余件价值有待鉴定的文物。

 

      民办博物馆何以成为非法集资的“帮凶”?

 

      “整体来看,目前民办博物馆的准入门槛的确比较低。”辽宁省文化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高立军介绍,由于民办博物馆主题繁多,并非所有藏品都需要严查,只有涉及文物类才需要鉴定。一般来说,只要满足《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的具备固定馆址、必要资金经费、一定数量和成系统的藏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6个条件,基本就可以获批办馆。高立军坦言,“由于民办博物馆的公益属性,我们主要监督其不得违法违规,至于更多监管工作,还有待于逐步规范。”

 

      《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现行规定对民办博物馆的准入条件只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操作性不强,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各地设立的审核标准难以统一,自由裁量幅度过大,使得即使是依法成立的博物馆也质量相差明显。

 

      此外,《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博物馆应当接受年度检查。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年检目前只审核文字材料,没有力量进行实地复核,也导致难以切实监管民办博物馆的运营。

 

      藏品真假难辨,市县级文物管理部门力不从心

 

      由于准入门槛低,一些民办博物馆看似身份合法,事实上并不合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