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丝路帆远”体现博物馆公共职能
“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7省联展”是福建博物院历时3年多,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7省博物馆,并特邀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在内的45家专业博物馆,精心策划的一项大型临时陈列。它以波澜壮阔的气势,回望中国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这条承载商贸、文明与和平之路全景式地展现于世人眼前。本次“丝路帆远”展汇集如此众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精品文物,携手如此众多的各级专业博物馆,也在展览策划及组织实施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
“丝路帆远”展在体例上以时间为主线,展现不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发展格局,折射出历代的流风雅韵,同时以不同专题对文物进行编排组合,带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呈现。在大纲的编写上,以时间为序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演变及空间上的分布与格局,在宏观视野下,对历史的得失和总结都不无裨益。而内容叙述的重点则落在路、物、人三大要素上。来往的货物,不但代表经济和文化上的需求,更代表了港口及其背后广大腹地的生产技术、经济基础、文化风俗等。随着人在这条海路上的往来,文化传播和交流也必然随之展开。兼容并蓄的大气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其影响跨越海洋,对亚非欧诸多地区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文化也吸纳了许多外来的宗教、艺术元素,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国粹。
第一部分“艰涉鲸波 探索远洋”,时间跨越远古至秦汉三国。古老的海洋文化是哺育海上丝绸之路的沃土,中华文明不仅代表农耕文化,而是包括海洋文化在内诸多源流共同融合的结果。沿海广泛分布的贝丘遗址,南岛语族依稀可见的迁移足迹等,都见证着人类早期对大海的依赖和探索。从出土实物上看,南方的诸多港口汉代就拥有了同南海以外地区进行商贸往来的历史,而且规模令人惊叹。汉代器物上也出现许多胡人造型,包括陶俑灯座、青瓷堆塑罐上的人物等,面部特征既包括马来人种,也包括西域人种。有的类似仆役,有的则似乎从事“百戏”之类活动。汉武帝是最早重视海洋国土意义的君王之一,对于中外交流领域的开拓也贡献巨大。边远沿海地区被纳入中央管辖范围,这在出土文物上得到了清晰体现。1784年日本志贺岛发现公元57年东汉“汉倭奴国王”金印,与现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公元58年东汉刘秀子刘荆“广陵王玺”金印字体、重量相似,从而能与文献中册封倭奴国来使的记载相印证。
第二部分“港埠渐隆 海路绵延”,主要展现两晋至唐、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隆兴发展。唐代社会气象鼎盛,开放磅礴的文化氛围促使中外交往进一步密切。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城市的繁荣推动着贸易的流通,沿海港口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江苏扬州作为汇聚南北商品、来华定居胡人最多的港口之一,位于长江与运河交点,各地商品均汇聚于此并出口外销。在这里发现的唐代文物,包括波斯绿釉陶瓶、阿拉伯文背水壶、唐青花碟等,都具有强烈异域文化色彩。广州、福州等城市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如厦门出土的邢窑白瓷碗、长沙窑瓷罐、摩羯纹银碗等,可以看出商品不拘于地域,在不同城市间流通的广泛性。广州依旧是南方第一大海港,唐代在这里开创性地设立市舶使,同时具有管理和获利的双重功能。广东省遂溪县出土的波斯萨珊时期银币、银碗、银手镯等,都见证着与异域交往的盛景。
第三部分“碧海云帆 货通万国”,展现的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东西方航线更加稳定。这一时期,中国作为经济、科技、文化上都独领风骚的东方大国,其影响力通过海路辐射八方。加之宋代对于海洋的管理采取开放的态度,形成货通万国的局面。中国出口瓷器、丝绸等制成品,进口香料、矿物等原料的贸易模式基本定型,瓷器之路、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称谓都可说名副其实。在展品方面,包括龙泉窑、景德镇窑、德化窑在内众多窑口的展品精彩纷呈。福建泉州后渚港沉船出土的香料,南宋墓葬的丝绸、漆器等平时深藏于库房的文物,也得以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而近年来水下考古的丰硕成果,也是展览的另一项重要专题和亮点,“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等沉船神秘的海底宝藏,考古队员深潜的身影,均引人遐想。
第四部分“大洋通衢 丝路涅磐”,以郑和下西洋所引领的东方大航海时代为开篇,无论是其横跨大洋的航路,乘坐的巨大“宝船”,乃至朝贡贸易往来的高档货物,都见证着帆船时代所能达到的顶峰。此后分别展现的是福建漳州月港、广东广州这两处明清时期最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的盛景。正是港口贸易的兴盛,带动了德化窑、漳州窑、广彩瓷、牙雕等当地艺术产品的发达,并成为驰名欧洲的重要“中国品牌”。而中国瓷器,在釉料、器形、纹饰等方面,都曾经吸收了外来的诸多元素并加以创新,同时又在外传的过程中,影响了包括日本、朝鲜、东南亚、欧洲等地区陶瓷业发展的进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文化理念开始日益突出,其中一部分融入于皇家宫廷艺术。包括西洋画、珐琅器、仿钟、鼻烟壶等,均与海路而来的欧洲传教士有直接关系。展品中由南京博物院提供的《万国坤舆全图》便是当时中西方地理观念融合的产物。
作为主题型原创大展,“丝路帆远”在设计上追求平实庄重的风格,营造优雅的蓝色海洋氛围,细节上处处突出与海洋相关的气息与元素。图版内容丰富而信息量大,与展品形成视觉直观与深入品读的呼应关系。在陈列特色上以突出精品文物为主。展线设计迂回环绕、局部形成闭合静谧的独立空间。文物陈设错落有致,模型、引导设备、音像播放等辅助设备穿插其间,每一隅都有重器辉映,举步间处处流光溢彩。
责任编辑:Angela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