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国博物馆:可与秦始皇兵马俑比肩的历史遗迹

      晋侯墓解开千古之疑 


      晋国,以晋水而得名。从风水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晋国博物馆所在的曲村——天马遗址,北有桥山为靠,南有绛山作照,前有绵岭作案,汾、浍相交,晋水环绕,表里山河,形胜天下,这种生态自然环境,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人居景观,也是晋国文化重要的生态文化资源。晋国博物馆的落成和开放,不仅对于素以古建筑保护展示为优势的山西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更是山西大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创新。 

 

      随着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关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的千古之谜正在被一一揭开。“晋”这个国号,一直沿用了近900年。人们耳熟能详的晋国起源的故事,来自《吕氏春秋》中的“桐叶封地”,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姬虞一起玩的“过家家”,随手捡起的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造就了“天子无戏言”,也直接促成了姬虞受封于周公刚刚带兵平叛结束的唐。如此儿戏般的分封未必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但“唐”这块土地,正是从虞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开端。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燮父把都城建在了晋水,一个叫“晋”的国家从此载入史册。 

 

      公元前453年,晋国内部赵、魏、韩三家实力强大的卿瓜分晋国政权。50年后,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最后一任晋国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晋国彻底消亡。晋国由三晋继承,之后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三晋的历史又延绵了200余年。三国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三国分晋就是中国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期的开始。 

 

      西周时期的晋国,史料阙如,晋侯墓地和大量其他晋国遗存的发现,对从事晋文化、晋国史乃至西周史、先秦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一座宝库。晋侯墓地的9组19座墓葬,从西周早期偏晚延续至春秋初年,在西周各诸侯国中还是少见。有考古专家表示,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实物见证。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离开晋国和晋侯墓地的发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