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国博物馆:可与秦始皇兵马俑比肩的历史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4年的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一天,经过三代考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投资近2亿、建设工期5年,依托曲沃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建设的山西首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平台的晋国博物馆将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届时,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山西省主会场活动将在此同期举行,辉煌的晋国历史将以全新的面貌,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即将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晋国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将在里面看到什么?这座博物馆于晋文化、于山西、甚至于中国考古界的意义何在? 

 

      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古之晋国,从其始封至今已经3000年了。它的起点在哪里?它的始封地又在何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直至上世纪末,“曲村——天马遗址”横空出世,方才揭开了这个谜。曲沃,就是晋国的起点,就是晋国的始封地,是真正的三晋之源。 

 

      对晋国的关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随着山西考古机构的设立,考古工作者开始主动调查晋国与三晋的遗址、城址、墓葬等。侯马古为新田,是晋国后期都城所在地。1955年,配合侯马的基本建设工程,山西文管会派专人做考古调查,发现大量建筑遗址、祭祀坑和古城址。1960年,晋国作坊铸铜遗址被发现,引起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从该年至1963年,以中央有关研究单位和山西考古机构人员为主,又从全国10余省抽调考古人员,展开首次全国考古工作大会战。1965年底,侯马秦村西北发现的“侯马盟书”震惊世界。上世纪70年代后,关于古晋国的考古一路高歌,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遗存范围扩大到太原、忻州、朔州等地。 

 

      然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少数不法之徒默诵着“要想富,盗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歪门“致富经”,昼伏夜出,四处搜寻,盗挖古墓。一时间,探孔遍野皆是,盗洞随处可见。1992年,曲村——天马遗址遭到大肆盗掘。疯狂的盗贼在墓葬顶部打洞后,填放烈性炸药引爆。土渣飞迸,大批“宝物”被抛出坑外。盗墓者在坑内外一番劫掠,将所得“宝物”装入大型汽车或拖拉机拉走。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数次抢救性发掘。 

 

      同一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对一处被盗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一条墓道,凭借经验,大家猜测:墓主身份不一般,极有可能是一位国君。直到有一天,探访底部挖掘的队员发现了一件铜鼎。待众人将鼎移出带回曲村镇驻地,借着灯光观看时,他们在斑驳铜锈下面竟然发现有一行铭文。经过几位专家查阅史料辨认,最终在铭文中发现了一个“稣”字,这与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晋侯稣”完全吻合。 

 

      当时,专家通过测定墓葬中的含碳样品,得知“稣”的去世年代在公元前830年和前798年之间,与《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公元前812年在位的晋侯”相吻合,也就说明“稣”就是后来的晋献侯。鼎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晋侯墓葬的存在。至此,久为考古和历史学界关注和期盼的晋侯墓地终于被发现。 

 

      1995年,以郭百万、郭千万为首的36名不法盗墓分子被公安机关逮捕,10人被枪决。恶性盗掘情况才得以制止。 

 

      从1992年到2007年,经过9次大规模发掘。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共1.2万余件,九代19位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10座车马坑,以及各时期房屋、陶窑、祭祀坑等。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然而,这些仅仅还是冰山一角。根据地面勘察和钻探调查资料推测,目前发掘的墓葬面积大概只有整个墓葬的1/35,该遗址中的西周、春秋时期墓葬总数可能超过20000座。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