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天津博物馆免费开放“扬州八怪”书画展

      近日记者了解到天津博物馆将于5月1日隆重推出《见“怪”非怪——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原创大展,展期10个月,免费向市民开放。

 

      位于运河枢纽的古城扬州,本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清代中期又缘盐业的繁盛,一跃而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许多画家被吸引来此地卖画谋生。“扬州八怪”是清朝康、雍、乾时期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总称,“八怪”并非只有八人,而是一个十余人的画家群体;虽称为“怪”,实则为新,不仅是画法面貌新,而且是审美情趣新,成为十八世纪中国画坛突破正统派桎梏的一股生力军,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展览汇聚了天津博物馆馆藏扬州画派华嵒、高凤翰、边寿民、汪士慎、李鱓、金农、郑板桥、黄慎、李方膺、闵贞以及罗聘等十二位画家的百余幅作品,其中不乏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数量丰富,各具特色。展出作品中既有观众所熟知的、曾经在精品厅中展出过的华嵒名作《山雀爱梅图》、金农的《佛像图》,也有从未展出过、首次和观众见面的郑板桥的《兰石图》、黄慎的《蹴鞠图》等一批优秀作品。

 

      “扬州八怪”在艺术特色上表现出个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突破传统,力求创新。在作品的题材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把梅、兰、竹、菊、松、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此来表现画家清高、孤傲、绝俗,另一方面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

 

      在绘画风格上,“扬州八怪”主要继承了前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画的技巧,发挥水墨特长,以高度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不拘泥于枝枝叶叶的形似。在笔墨上,他们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由于他们的作品和当时画坛推崇的含蓄典雅的画风相疏离,所以在当时传统文人眼里,自然是书风画风不正。“正”之少则“怪”之多。正如郑板桥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这些画家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但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扬州画派”在花鸟画和人物画方面的成就最高,他们的作品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并给后世的绘画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据悉,为配合本次展览,天博还将在“文博讲堂”5月、6月的系列讲座中连推四场“扬州画派专题讲座”,邀请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天津文博院院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等四位专家,带领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扬州八怪”的历史背景、画家生平及艺术成就。四场讲座将免费向观众开放,观众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天津博物馆前台免费领票参加。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