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祭先哲承孝思博物馆里过清明

      【解说】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追思已逝的亲人、祖先,并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代代传承,构成了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华夏文明。今年清明节期间,黑龙江省博隆重推出《追祭先哲承孝思 一年春好近清明——马年清明民俗特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了解到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重温先人的智慧,感受生命的尊严,在对逝者进行悼念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生命的热情讴歌。

 

      本次《马年清明民俗展》分为《清明初春祭先贤 历史传承寄孝思》、《一束鲜花祭故人 柳絮纷飞春争妍》、《满街杨柳绿烟丝 清明风景好思量》及《桃花雨过菜花香 隔岸垂杨绿粉墙》四个单元,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观众系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演变和被赋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古代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荡秋千、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更替,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哈尔滨市民郭兵特意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博物馆,观看清明节特展成为这对父子假日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同期】哈尔滨市民 郭兵

 

      正好赶上清明节带孩子出来转转,让孩子知道咱们国家的历史。踏青、野游什么的,这也是一种(过清明节的)方式,或者是亲人之间团聚一下,亲友之间互相增加一下感情,也是一种(过清明节的)方式,怀念一下亲人。

 

      【解说】清明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是对先祖和逝者的追思和悼念的节日。如今,清明节融合了众多民间习俗,加之历代文人墨客的描写和引申,已经成为融风俗与高雅于一体的传统节令,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一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