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的虚拟博物馆:让亲近艺术成为日常习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在“Google艺术计划”上线的冬宫博物馆藏品——伦勃朗画作《浪子回头》

 

      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经过两个半世纪的积累,如今这里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300万件艺术珍品。当阿密特·苏德(AmitSood)的虚拟博物馆计划得到Google高层支持后,他立刻就把该博物馆列入了最想争取的合作伙伴名单。

 

      尽管博物馆最终只同意将22件馆藏艺术品上线,但阿密特还是达成了两个目标:其一,将Google的“街景技术”延伸到了博物馆内部,把一些经过特别改装的小推车推进博物馆进行实景拍摄。每辆小推车都装有9个360度全景定向相机,高度约2.5米,另外还配有全球定位仪和三台激光测距仪用来扫描车头前180度范围、50米内的物体。如此一来,互联网上的参观者们就可以身临其境展开自己的虚拟博物馆之旅。其二,利用Gigapixel10亿像素级照片撷取技术拍摄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浪子回头》。用该技术拍摄的数码图像每幅包含约70亿个像素,比一般数码相机清晰1000倍。

 

      拍摄与采集数据的过程十分漫长,阿密特的团队需要使用专业摄像头、电脑系统及多项同步移动单元进行拍摄,画作被划分成上千张零散的小图像元件,再利用Picasa技术进行整合。他们有时不得不在博物馆的地上凑合睡一晚上,但这绝对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博物馆奇妙夜。兴奋得无法入眠的深夜,在寂静的走廊中摸索穿行,手电筒的光束突然被什么截断了。前方隐约站着一位红衣老人,颤巍巍地抚摸跪在自己面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这就是伦勃朗以《圣经》故事为蓝本创作的作品,画家通过父子重逢的世俗场景生动地演绎了神谕。

 

      当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正式在“Google艺术计划”网站上线后,阿密特特地找出这幅画作,将放大、定格在老父亲半瞎眼睛上的画面截图加入自己创建的用户珍藏集中,并注解道:“宽恕之心的优美表达。”这个用户珍藏集被阿密特取名为“ThePowerofZoom”(放大的力量),利用Picasa技术传递的高分辨率图像,提供了艺术品的微观视角,用户可以将图像放大到极致,观察、惊叹于那些只有从事艺术品修复的工作者才有机会捕捉到的细节。

 

      阿密特不止一次对本刊记者提及伦勃朗,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而画家本人的经历对这位出生在其三个世纪后的年轻人而言,也无疑是一种激励。伦勃朗创作《浪子回头》时,已是几近眼盲的老人。在新教逐渐盛行的荷兰,阴暗沉重的宗教主题绘画最终被轻松明亮的风俗画所击败。晚景窘困的画家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应该回头的浪子。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