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的“大牛角”捐给了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到实物后专家确认了此前的鉴定。本报记者 张海强 摄

 

      《爬山发现一块“大牛角” 竟是几亿年前的化石 》

 

      井陉人毕华伟在他们村附近的牛角沟山上发现了一块非常奇特的石头,这块浅棕色的石头类似大“牛角”,层次分明被灰岩紧紧包裹,整块石头有一百多斤,经专家鉴定该物品属于化石。

 

      捡到的“大牛角”捐给了博物馆


      专家说,给学生做科普教育用,意义还是很大的

 

      日前,井陉人毕华伟将其在牛角沟山发现的化石,捐赠给了石家庄经济学院博物馆。馆长吴文盛博士确认,这是一块叠层石,属于化石,距今大约有7亿-20亿年。由于这块石头中化石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更适用于科普教育。

 

      2月25日15时许,毕华伟带着化石来到石家庄经济学院博物馆。“上次看照片就可以确定这是叠层石,看见实物我更确认了。”吴文盛博士说。“(化石和其周边的岩石)应该是同时形成的。”“石灰岩应该能刻出洞,(质地)比较软。”说着他拿一把刀刻了一下化石断面,但并没有出现小洞。“密度高,可能比铁还要高。”“白云石?”说到这里,严谨的吴文盛又请来一位专家共同鉴定。

 

      最后,二人意见取得一致。吴文盛说:“这是叠层石没错,你们看这里一层层的很明显。其质地比较硬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化石)发生了燧石化。”

 

      问及化石的价值时,吴文盛说:“这种化石并不少见,如果是比较大的一块,可以把化石分离出来,如果图案比较好看,就可以当作观赏用的雅石出售。但这块比较小,周围还有大量碳酸岩包裹,加工的意义不大。不过,放在博物馆做科普教育用,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博物馆有一个叠层石样品,但那块石头被雕成了艺术品,虽然好看,但学生们很难直观地去学习怎样在大自然中分辨叠层石。这块石头告诉了学生们,叠层石在大自然里就是这样的。”

 

      这块化石目前被放在博物馆二楼展览厅,博物馆还为毕华伟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的捐献。

毕华伟是一名普通工人,其所从事的工作与石头无关,收集石头只是他的个人爱好,他自学分辨石头已经有十余年了。毕华伟说:“这块石头放在我家,只能我一个人看,放到这里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还能让学生们学习,我很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