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特展馆 400件“土豪金”闪亮登场




据悉, “国宝厅”每期只展一件镇院之宝,以图片、文字、视频深度揭秘“国宝档案”;汇聚五大省级博物馆珍藏的400余件重量级金器,将带领观众穿越到古代的“金色中国”;数百件故宫南迁文物集结登场,再现清朝宫廷的奢华陈设……27日上午,南京博物院全新推出的特展馆向媒体开放参观。相比塞进1万余件文物的历史馆,特展馆晒出的文物仅有千余件,但件件都是“压箱底的宝贝”。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特展馆将保持常换常新,所有展览的展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最短的一个半月左右就会更换,让观众每次来都能有新发现。
“国宝厅”每次只晒一件宝贝
乾隆转心瓶媲美“5亿天价瓷”
一个展厅只摆一件文物?没错,在特展馆的“国宝厅”,南博珍藏的国宝重器将轮番登场,享受“豪华单间”的高规格待遇。
位于南博老大殿南侧的特展馆共有三层展厅,展览面积近5000平方米,“国宝厅”就设在地上一层。偌大的展厅里,只摆放了一个玻璃展柜,观众可以绕着展柜参观,不留死角地欣赏文物的每个细节。而将于11月6日第一个登场的“国宝”,来自于“南迁文物”中的清宫旧藏——乾隆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
说到转心瓶,很多人会想到2010年11月英国伦敦的一场拍卖会。当时,一件清乾隆官窑“吉庆有余”转心瓶拍出了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一举缔造了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相比之下,这件《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更加珍贵:除了独具匠心的旋转结构,工匠们还用粉彩描绘了漏窗式景障、秋郊山景,并用象牙雕出了行围图上的人物,逼真再现了乾隆行围时的盛大场面。最令人惊叹的是,转心瓶夹层上的12个牙雕人物居然还可以活动,如果用手拨弄人物,他们会在摆锤的作用下叩头、作揖,形象栩栩如生。
龚良介绍说,“国宝厅”的文物将定期更换,金蝉玉叶、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铜牛灯等南博“镇院之宝”届时会轮番登场。展厅内会有特别制作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介绍,带领观众深度解析“国宝档案”。
400件“土豪金”闪亮登场
进出库房前要挨个“称体重”
特展馆二层是“土豪金”的世界。南博等5家省级博物馆联合推出“金色中国——中国古代金器大展”,400余件奢华精美的古代金器,一定会让观众看花眼。
据南博陈列艺术研究所副主任胡卫民介绍,此次大展汇聚了我国古代各时期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金器。其中,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曾侯乙墓出土金器,是我国南方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批金器。墓葬内发现的一套5件金制器皿——金盏、金勺、金杯、金盏盖、金带钩,被称作“先秦金器之最”。
来自内蒙古博物院的匈奴王鹰形金冠,是出土于鄂尔多斯的国宝级文物。这座金冠以黄金制成,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展金器,来自于1970年西安何家村的地下窖藏。当时,施工工人无意间挖出了两个陶瓮和一个银罐,里面装满了大量唐代金银器。经过称重,这批窖藏金器总重达13.4公斤。
金器大展的两侧展厅同样也是“金色的海洋”,这里呈现的是南博院藏的200余件金佛像、金首饰。其中,体量最大的是一件高0.8米的金观音立像,这件观音像以纯金打造,重达七八十斤,与转心瓶一样均为清宫秘藏之宝。胡卫民透露,此次参展文物都是各博物馆的镇馆重器,所有金器在布展时都有专人看护,进出库房前还要逐一称重,检查文物有没有因破损而“缺斤短两”。
“南迁文物”首度集结展出
“智亲王金印”助道光登上皇位
三层展厅的“主角”,是长年封存于朝天宫库房、带有神秘色彩的故宫“南迁文物”。过去,南迁文物曾在南博零散展出,此次推出的“陈设清宫”,则是南迁文物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数百件皇室御用珍宝,不仅再现了当年极尽奢华的清宫陈设,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少过去难以得见的皇家遗物。
展厅内,一枚刻有“和硕智亲王宝”字样的金印颇为引人注目。该金印重达1公斤,印钮是一头龙首龟身的神兽“赑屃”(龙之首子)。说到“智亲王”,很多人可能想不出是谁,其实,他就是嘉庆皇帝的次子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南博陈列艺术研究所袁荣告诉记者,旻宁当年之所以获赐此印,源自于嘉庆十八年时的一次宫廷之乱。
嘉庆十八年九月,天理教首领林清在宫中太监的内应下,率200多名教众攻打紫禁城。正在上书房读书的旻宁率侍从投入战斗,并开枪击毙了两名教众。叛乱平息后,还在承德避暑的嘉庆皇帝深感欣慰,当即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这次平叛之功,成为道光日后继承皇位的最大筹码。
清宫里喝酒拿什么助兴?这次展出的一件光绪年间的粉彩“公道杯”会让观众大开眼界。
所谓“公道杯”,其实是一件既能盛酒又能娱乐的酒杯。此杯造型为荷叶状,内以宜兴紫砂为胎,外施粉彩绿釉。杯内有一个怀抱圆柱的紫砂仙人,圆柱顶端有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饮酒之人,用来行酒令。之所以叫“公道”,奥妙在于中空的圆柱之内:酒倒入杯中后,紫砂仙人会慢慢上升,如果升到一定高度还继续斟酒,就会被视为有失公允,倒入的酒会通过“虹吸现象”一滴不剩地全部流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