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将于11月6日重新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竹林七贤。江南时报记者秦怀珠摄

历时4年零7个月,从2009年4月开工的南京博物院二期扩建工程将接近尾声,将于今年11月6日重新对公众开放。这家省内唯一的省级博物馆,将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其中建成于民国的老大殿本身就是文物,为了保护它,将老大殿整体拔高了3米。这样既不会破坏这个大型文物,也能让新的场馆在底层相互连通。“遇上下雨天,游客不用打伞就穿梭于各个场馆。”改造后的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文物总数也将由原来的5千件,增加到4万件左右。

展览面积将扩容5倍,文物串起来“讲故事”

几件相关文物摆放在一起,观者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历史馆的展出中,布展南京博物院改造后的一大特色。“以前展览是展示文物如何好看,现在更多是展现文物间的关系,以及文物所代表的社会关系。”龚良说。

例如在展现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展厅中,工作人员将几组来自不同时代的墓葬复制在一起,分别展现了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住民,从原始的无差别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些墓葬分别来自宜兴骆驼墩遗址、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等。布展完毕后,将能看到随葬品数量、种类发生着变化,从三五件陶罐,到百余件玉器。“那个时代,社会生产有了剩余价值,从考古发现,就能看出有钱人住大屋、葬大墓;平民住小屋、葬小墓。”

南博院长龚良介绍,改扩建工程结束后,南博的展览面积将扩容5倍,今后将以“一院六馆”的建制呈现在观众面前——即在南京博物院下设立历史馆、艺术馆、民国馆、特展馆、非遗馆和数字馆。

在展陈方面,历史馆将推出“江苏古代文明展”,长期陈列反映江苏文明发展进程的古代文物;特展馆将设置6—8个临时展览,保持展览常换常新;艺术馆集中展示江苏古代绘画、书法、印章和雕塑四类文物;非遗馆分为三大板块,包括表演口头艺术的“大舞台”,展示民俗节俗的“嘉年华”,以及展现传统民间工艺的“百工坊”。

民国馆和数字馆,是南博全新设计的两大特色展馆。民国馆内将以社会征集的大量民国藏品复原一条“民国风情街”,真实再现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数字馆分为实体馆和虚拟馆两个部分,其中实体馆将整合全省的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虚拟馆则以网络为平台,打造永不关门的“网上博物馆”。

完美砖画“画活”竹林七贤

画像砖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瑰宝。在历史馆六朝篇章中,展示了七八块墓砖墙雕刻,其中有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实物,画面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刻划得极为生动传神,突出地表现了每个“贤人”的性格、气质。

“竹林七贤”为魏晋时期的7位名士,他们常结伴游于山林,沉湎于酒乐。画面上的另一个人物为春秋时的高士荣启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因志趣相同而展现在同一幅画面上,既是墓室两壁画面对称的需要,也反映了当时“贵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会风尚。

这幅作品具有完美的观赏性。画面中,嵇康头梳双髻,目送秋鸿,手弹五弦;阮籍身着长袍,一手支皮褥,一手置膝上,口作长啸状;山涛头裹巾,一手挽袖,一手执杯而饮;王戎斜身靠几,手弄玉如意;向秀头戴帻,一肩袒露,闭目沉思;刘伶双目凝视手中酒杯,另一手蘸酒品尝;阮咸垂带飘于脑后,弹一四弦乐器;荣启期披发、长须,腰系绳索,凝思而弹五弦琴。以上八人皆席地而坐,各具神态,每个人物身旁均标明身份,相互间以银杏、松树、槐树、垂柳等树木间隔,是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大型画像砖组画。

“南京博物院2012年9月闭馆,今年10月30日就能全部完工,11月6日开馆。在这全国博物馆改、扩建中是最短的。除了不能用闪光灯,游客可以尽情拍照,我们估算如果在每件展品前,停留五秒钟,全部看完要半天时间。”龚良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