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为鼓励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印尼首都雅加达日前举办为期一周的博物馆周展览。据了解,参加此次展览的有印尼国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皮影博物馆等约13家博物馆,涵盖历史、文化、经济及军事等各个方面。

走进展览大厅,只见各家博物馆都占据着一间展览室,它们将尘封在博物馆内多年并最能代表其特色的展品陈列出来,向参观者讲述每件展品承载的历史和文化。阿斯马特博物馆展台引起了本报记者的注意。阿斯马特博物馆的展览间里不仅陈列着代表阿斯马特族文化特色的物件,还专门请来了两位穿着草裙、戴着头饰、脸和身体上涂着特殊图案的阿斯马特人。他们现场展示本民族精湛的木雕技术,吸引众多参观者与其合影留念。

博物馆代表尤丽介绍说,阿斯马特族是印尼巴布亚省一个特别的民族,至今仍与现代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保留了很多特色文化传统,以木雕工艺尤为著名。尤丽告诉记者,印尼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阿斯马特族,这是他们参加此次博物馆周展览的原因。她希望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更全面了解本国民族文化。前来参观的年轻女孩依玛对记者说,她今天能跟阿斯马特人面对面聊天并进一步了解其文化,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对于年轻人来说,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很重要,但印尼太大了,要走遍每个地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参观博物馆能极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博物馆周的展览大厅,像阿斯马特博物馆这样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参观者主动了解博物馆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皮影博物馆的展览间,除了有用来表演的传统皮影和木偶外,还专门展出了以印尼政治人物和明星等为模板的特色木偶,现场还有人专门教授用草秆编制皮影人物;在印尼著名画家巴苏基博物馆展览间,一些画家免费为参观者画肖像画,促使人们了解印尼的绘画艺术……记者注意到,每家博物馆的展览室外都挂着一个液晶显示屏,播放着介绍博物馆的短片,例如印尼银行博物馆的短片通过一个卡通人物的历险记,生动地介绍了博物馆的展品、历史等,吸引不少人驻足。

原本尘封在玻璃内冷冰冰的物件和呆板的文字如今走下了圣坛,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印尼博物馆文化协会干事阿里先生告诉本报记者,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博物馆要适时改变以往呆板无趣的形象、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就必须了解大众需求,数字化无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眼下,印尼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依然缓慢,且存在文物保管不力、缺乏互动性等问题,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印尼国家博物馆去年还加入谷歌艺术项目,授权谷歌使用其提供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料,以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印尼历史文化。印尼教育与文化部长努赫指出,博物馆可以帮助民众了解印尼,而如何选择更好的展现形式,是博物馆当前应当思索的问题。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