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闭幕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第四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自9月9日开始,至9月28日闭幕,历时20天,期间陆续推出了国子监大讲堂、东城区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展、国学进校园进社区、圣人•圣言•圣景书画艺术展、“风雅颂之夜”诗歌音乐会、“孔门七十二贤瓷板画暨岫岩玉雕孔子像”国学文化新景观揭幕仪式和“祭孔大典”等十八项重点国学文化活动,各类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异彩纷呈,为公众奉上了一席国学的饕餮盛宴。
本届文化节以“国学圣地、德化天下”为主题,分为国学普及与推广、国学文化与经济、国学精粹展示三大板块。亮点之一就是“风雅颂之夜”诗歌音乐会。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辟雍殿前,环水桥畔,绚烂的灯光和古典雅致的背景完美融合,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大舞台。“风雅颂之夜”诗歌音乐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吴志友馆长所吟诵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中徐徐拉开序幕,国学大师文怀沙,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等嘉宾出席了诗歌音乐会,文学大师们通过发言、诗歌吟诵的形式表达了对诗歌音乐会的高度赞赏和欣喜之情,15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在这里欣赏了《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名曲的演奏,观看了中央音乐学院及孔庙大成礼乐演出团带来的精彩表演。著名艺术家殷之光先生朗诵的《周南•关雎》、《邶风•击鼓》等诗篇将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另一引人关注的活动是《圣人圣言圣景书画艺术展》。这个展览展出了赵文江、孟庆占、杨华山、洪潮等10余位当代艺术家的近百幅新作。将“圣”的意义以书法、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以“圣人”之姿喻世,以“圣言”之意警世,以“圣景”之色醒世,将国学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广大观众,丰富了“第四届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的活动内容,是艺术研究机构与博物馆携手举办文化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荷兰艺术家也助阵本届国学文化节。荷兰艺术家在钻研中国传统文化之后,设计出了他们眼中“最中国”的中式礼服,这些服装已于9月27日亮相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的乾隆石经碑林展厅,展期一个月。这项活动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展示项目之一。
此外,为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古圣先贤精神遗产,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将于2013年9月28日上午9:00在孔庙崇圣祠前院举行“孔门七十二贤瓷板画暨岫岩玉雕孔子像”国学文化新景观揭幕仪式。“孔门七十二贤瓷板画廊”由83块瓷板组成,每幅画由当代著名人物画家仿宋版《孔门七十二贤像传》以国瓷彩画的艺术形式创作而成,每幅画配以人物介绍和《论语》名言警句,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岫岩玉雕孔子圣像”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唐代画圣吴道子“孔子画像”为蓝本,选用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岫岩玉,精心设计雕琢而成,整座雕像温润圆融、中正饱满,再现了“万世师表”之风范。
国学文化节闭幕式暨祭孔大典”将于2013年9月28日上午10点在孔庙大成殿前隆重举行。祭孔大典的内容以歌颂孔子生前业绩为主,整个祭孔过程在典仪官主持下进行,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共六个部分,集礼、乐、歌、舞于一体,是一场中国古代祭孔仪礼的情景再现。场面宏大,庄严肃穆,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祭孔大典,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德、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加强民族凝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本届国学文化节的精品活动,将邀请社会各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孔子后裔以及市民代表500余人参加祭孔大典。
本届国学文化节活动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为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国学、感受国学的场所,对于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