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遗址出土文物展今起免费向公众展示

《千年寻踪――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展》930日起在青浦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展出至年底。一件件造型各异、纹饰优美的青龙镇文物自出土后首次与市民亮相,唐代铸造作坊、建筑、水井等重要遗存图影同时亮相。

青龙镇,相传三国东吴孙权置青龙战舰于此而得名。唐天宝五年建镇,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至宋代发展到鼎盛,人称小杭州。元代后青龙镇因吴淞江淤塞而逐渐衰落,湮没于地下成为遗址。为还原神秘青龙镇原貌,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00余平方米,出土铜、铁、木、陶、瓷等可复原器物近2000件。上博馆长陈燮君表示,这座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古遗址有望改写上海城市发展史。过去,上海考古集中于史前时期和明清时期,唐宋遗址出土还是第一次,填补了田野考古的空白。

展览以年谱展示青龙镇发展沿革,用投影、图片模拟唐宋时期青龙镇概况,还原考古现场建筑基址4处、水井22口、墓葬2座、手工业作坊1处、砖砌炉灶1处,并放大出土文物细节,力求将眼前景象与历史文献完美结合。展出从上千件出土文物中精选的90件唐宋时期各类珍贵文物,唐代长沙窑褐釉瓷腰鼓备受关注,它表面为褐黄釉,内壁为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七道弦纹。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表示,在长沙窑瓷器中,这样的腰鼓过去从未发现,就是在唐代南方诸瓷窑中也未曾发现,这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7月,瓷腰鼓等十件青龙镇出土文物进入首批修复名单。当时,上博专家卜卫民表示,器物破损严重,瓷器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都加大了修复的难度。时隔三个月,初见雏形的腰鼓取代了一堆瓷器碎片。青浦博物馆副馆长王辉透露,腰鼓修复完成大半,大口一端恢复原样,小口一端由于碎片散佚,展览后将送回上博,由专家组决定保持原状还是将其修补完整。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