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110岁生日 200多件家藏宝贝亮相杭州博物馆
10月下旬,西泠印社就要满110岁了。
110年里,那么多文人墨客作为西泠中人,陆陆续续留下了许多的宝贝。但限于种种原因,它们从来没好好亮相过。28日,在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西泠印社从万余件社藏文物中精选200余件,举办了一场“美德嘉行——社藏文物捐赠回顾展”,首次亮出家藏。
这次展览的展品不仅有来自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四位创始人的个人捐赠,还囊括李叔同、张鲁庵、高络园、葛昌楹、吴东迈、王个簃等印社先贤,以及小林斗盦、青山庆示、梅舒适、松仓晴海、尾崎仓石等海外社员在不同时期的大量捐献。这些动人故事中的人与物,都将在展览中呈现。
9月28日的展览开幕式低调而温暖,众人恭恭敬敬地将西泠印社的老人家们请到台前端坐——有西泠印社的名家大师、老社员、也有社员后人。
《西泠印社志稿》中记载:光绪三十年甲辰于数峰阁旁买地数弓,遂议醵资营建立印社。就这样传承了110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印社社员们都保持着一种传统——将毕生珍藏留在西泠。
西泠印社一共收藏了可移动文物1.6万余件,包括印章、印谱、印屏、绘画、书法、碑帖、书籍、杂件八个大类,其中126件文物为一级文物。这些国宝是西泠印社作为“天下第一名社”的重要根基。
而且这么多宝贝,大多来自历代社员、社员亲属与海内外友人的无私捐赠。
张永敏告诉记者,51年前,他的父亲张鲁庵在病榻上立下遗嘱,将其生前广收博集的历代名家印谱433部、印章1525方,悉数捐赠予西泠印社,大多属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藏品和孤本、善本,其中即包含了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顾氏集古印谱》。张鲁庵的这一次义举,是西泠印社创始以来接受的最丰富、最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西泠印社的文物收藏也由此拉开帷幕。
葛贤璜说,他的爷爷——因故以变卖藏品度日的葛昌楹,在得知要恢复西泠印社时,万分欣喜,捐献自己珍藏多年的精品藏印43方,还感慨地说:“好像是小女儿出嫁。”
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未完成的最后一枚印前,他的曾孙吴超喃喃地忆起太爷爷。这枚印,正是吴超捐献给印社的。展柜里的吴昌硕的扇子、水盂、紫砂壶、书画、信札手稿等文物,有的来自家人,有的来自社员。吴昌硕嫡传弟子王个簃,不仅捐献了老师送给他留念的书画作品,还将多年收藏的沈周、仇英、董其昌等明代名人书画作品等捐献印社。
西泠印社社员证书上钤有一方吴昌硕刻“西泠印社中人”印,这是吴昌硕一生唯一刻含有“西泠印社”四字的印章,但此印曾消失40多年。2003年,日本社员小林斗庵重金拍下此印,回归印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