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在京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音乐节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音乐节现场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台海两岸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北京文博交流馆承办的第四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于9月14日-16日在北京智化寺和台湾会馆内举行。

本届音乐文化节在前三届音乐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丰富了活动内容,创新了音乐的展现形式,由原来的“音乐节”转型为“音乐文化节”;在音乐文化节上向观众呈现了两场音乐晚会、两场古乐展演、两场文化讲座、一场书法笔会,推出《博物馆创意商品精品展》和《智化书院首届书法展》,为民众营造了浓厚中秋节日氛围。同时,为了促进京台两地古乐文化交流,特邀请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来京演出,开创了京台两地古乐文化交流的先河,让北京观众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音乐文化节在9月2日举办的智化书院首届书法家笔会中拉开序幕,随后相继推出了两项展览,15日举办的“花好月圆”主题音乐晚会将本届音乐文化节推向了高潮。在音乐晚会上,智化寺京音乐队、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乐团、北京晓月乐团和北下关街道马头琴乐队同台演奏了经典曲目。清丽飘渺的《普庵咒》古琴曲伴奏,精湛雅致的茶艺表演和翰逸神飞的书法展示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点亮了音乐晚会的舞台。当晚,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乐团首次来京演出,演奏的祭孔仪式乐曲《殿前吹》,为我们再现了台湾当地圣庙祭典时庄严隆重,气势宏大的祭孔盛典。智化寺京音乐队和雅乐十三音乐团交互演奏两个乐队的经典曲目《喜秋风》、《将军令》,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台海两岸古乐文化的各自特色和相互交融,将晚会推向了一个高潮。北下关街道马头琴乐队以悠扬苍劲的琴声为观众展示了辽阔草原的风光。最后,由著名作曲家张福全先生改编并亲自指挥,智化寺京音乐队和北京晓月乐团同台演奏的“中国古典交响乐”《拿天鹅》首次亮相,乐曲荡气回肠,扣人心弦,震撼了在场的观众。音乐晚会在晓月乐团演奏的著名民族乐曲《花好月圆》中圆满结束。

在15日进行的两场古乐展演中,智化寺京音乐队和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乐团为观众们展示了各自古典曲目,同时还展示了各自的演奏乐器。这些乐器多是保留着千百年前的古风遗制,十分珍贵。

本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京台古乐首次同台演出,在音乐节上大放异彩,让观众在同一地点欣赏了不同地域的中国古典音乐,切实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第四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特别邀请了市、区两级非遗保护中心、音乐界、佛学界、民俗界、书法界专家以及音乐学院学生、社区居民、媒体记者等,共聚一堂,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背景材料:

智化寺京音乐乐队智化寺京音乐队是由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人和爱好京音乐的志愿者组成。智化寺京音乐的第27代传人,从小生长在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古乐世家,自幼学习当地屈家营音乐,有着深厚的古乐基础。后被招进智化寺,师从智化寺京音乐第26代传人,经过刻苦练习和研修,他们从韵谱到演奏,能够按照古法传承,技艺非常娴熟。近年来,曾赴台湾、香港、山西省、山东省等地演出,并常积极参加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展示北京的传统音乐风韵,2013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团队奖”。智化寺京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民间笙管乐,它以东城智化寺为传播中心,曾向外传授到天仙庵、水月庵、成寿寺、关帝庙等十余座寺院,是北京地区民间器乐的代表性曲种。相传它源自明代宫廷,由僧人传承于智化寺,至今已传承500多年。它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2006年6月,“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乐团台南孔庙雅乐十三音乐团是常年活跃在台南地区的一支民间乐队。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参加按照古制举行的盛大祭孔典礼(又称“释奠礼”)。 台南孔庙所保存下来的“雅乐十三音”(简称“十三音”),是清代文人音乐的典范,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曲调清雅秀丽。“十三音”据说是由其所使用的十三种主要乐器而得名。乐器包括:三音、叫锣、鳄锣、双音、饼鼓、檀板、笛、胡琴、箫、琵琶、笙、管、三弦等。其合奏乐曲有:《将军令》、《百家春》、《霓裳曲》、《殿前催》、《折桂令》、《万年欢》、《春景》、《南词》、《升平乐》等。“十三音”的传统乐谱为工尺谱,由“合、士、乙、上、尺(ㄨ)、工、凡、六、五”等乐谱音字组成。这与智化寺京音乐所用工尺谱非常相似。

台南孔庙是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落成于明永历年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有“全台首学”之称,也是台湾的一级古迹。

北下关街道马头琴乐队

北下关街道马头琴乐队成立于2010年1月1日,是由海淀区北下关义工分会与北京市马头琴学会合作成立的。乐队致力于在北京推广马头琴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该乐队由马头琴专业演员义务传授演奏技法,学员大多是来自社区的居民,不需交学费,使用的乐器全部由北京马头琴学会提供。该乐队自成立以来,已有100多位马头琴爱好者前来求学,曾参加过海淀区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

北京晓月乐团

北京晓月乐团是一支由来自北京多个行业的50余名音乐爱好者组成的社区民族管弦乐团。其前身是北京二七机车厂民乐队,2002年成立,2008年加入“长辛店古镇艺术团”,2012年更名为“北京晓月乐团”。十年来,乐团已由最初几种简单的乐器发展为乐器配置齐全的中型乐团,排练中外乐曲近百首。其间,乐团得到了著名作曲家张福全、二胡演奏家孙奉中、三弦演奏家演道远、二胡演奏家郭葆铭等国家级专家的精心指导。乐团多次参加市、区及中直机关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和国际文化艺术节,并下厂矿、进社区、到部队慰问演出,还曾派员赴国外参加了中外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