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辉映 穿越千年 洛阳民营博物馆之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

21家民营博物馆,其风格各具特色,定位不一,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深厚文化。坐落于洛阳白马寺附近的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收藏金银器具之多、器具跨历史年代之久、文物不同的领域风格特色,都会让人不禁感叹各个历史阶段工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是洛阳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是由洛阳市文物收藏学会副会长、收藏家王亚强集多年收藏所创办。该馆是河南省首家以金银器为特色的专业性民办博物馆。

从战国到明清时代 金银器物大放异彩

815日上午,在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东方今报记者走进这家位于白马寺西侧的民办博物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非遗手工精华,展厅入口处这几个金色大字,赋予了这座博物馆的定位。

展厅共两层,分别为金银器精美礼品展、金银器公益专题展、金银器复制精品展和金银器珍品特展四个展厅。东方今报记者注意到,展厅中展览了精雕细琢的金银茶具、饮食器具、古代饰品等。馆中收藏的一些金银器,在浮雕、镶嵌、錾刻、簪花等手工技艺上,年代由战国到唐代,种类齐全,造型繁多,质地精良。

在一间展厅中,一座三层式的八面熏炉,底盘为圆形阶梯式,中层则是镂空雕刻的亭台栏杆,空中楼阁一样的别致上层擎举着盛开的莲花盘。仔细看去,会发现熏炉上的精美的花纹。完美的錾花錾金狩猎纹银酒具也颇吸引眼球,小巧的金银结丝条笼子也不示弱,充分张扬着那份艺术的魅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馆收藏的一些展品,一部分是仿制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佛教金银器文物,一部分是仿制四川彭州宋代窑藏金银器。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展览,不仅能让大家领略到许多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也可以展示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从藏品到新生复古工艺的神乎其技

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一组组精美的金银器展现在记者眼前。鎏金缠枝纹杯、鎏金鸳鸯莲瓣纹银碗、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银羹碗子、如意云头纹银梅瓶……处处皆风景。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金银扁方、簪、钗、吊坠等饰品。绚丽多姿的首饰用品种类繁多,包括发饰、耳饰、手饰、颈饰、胭脂粉盒等。

该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珍品,是战国时期的兽面纹金牌饰,长101毫米,宽76毫米,重97克,兽脸阔,舌短、似桃形,顶端呈字造型,造型别致,纹理清晰,是战国近期发现的为数稀少且独具特色的金器代表。

这些金银器文物,都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新宠,精密地展现了文物的历史神韵和独特的时代风貌。在该博物馆的介绍中提到,这些藏品充分展现了古代及现代复古制造工艺技术的神乎其技

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解称,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先秦时期的金银制作主要采用范铸工艺,錾花和金银器是金银器制作的两大特色。范铸工艺外还有锤揉法制作。要看到一件漂亮惊世骇俗的金银器工艺品往往要经过工艺师熔炼、镶嵌、锤揉、焊接、鎏金、簪花、掐丝、镶嵌、炸珠、收挑、点翠等复杂的工艺才能完成。

从传承到创新 瞄准高端金银器开发制作

技艺传承,任重道远。据了解,我国对黄金的开采始于4000年前,春秋初期已经掌握冶炼白银技术。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商代已经掌握了金器制作技术。春秋初期学会了银器制作。战国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秦汉时期金银器从青铜器制作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且基本成形的工艺。唐代由于国家达到鼎盛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工艺的相互融合。唐代金银器工艺制作达到鼎盛时期。

在展出的饮食起居、日用杂器、陈设观赏器中造型复杂,光泽悦目纹饰以花鸟为主,既有传统风格的继承,也有其他艺术、宗教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格调高雅,富丽堂皇尤其是精美的高脚红酒杯充分显示了中西文化的大融合。

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馆长王亚强还树立新的创作理念,大胆创新,创作更加精美更加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瞄向高端金银器的开发和制作上。收藏这些精美繁多的金银器,源于王亚强对金银器制作工艺的痴迷。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工艺品的创作中若没有工艺师们的想象与创新,那么这件工艺品将不可能升华为艺术品。像兽面纹金牌饰、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都将艺术的创新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