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

展览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将于817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约3个月,至1110结束。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第一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展览将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艺文中国。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作品数量将在300()左右。

与以往举办过的各种中国当代艺术大型回顾展不同的是,本次展览有着明确的主题,因此策展的首要挑战就是整体结构的设计。星星画会伤痕热乡土热理性绘画八五新潮新生代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女性艺术新古典主义新文人画卡通一代等思潮和流派都要在整体结构上有所反映。在时间线索、学术构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本次展览在关注30多年来各种艺术现象的同时,依据五个分支主题组织了较为新颖的单元化叙事脉络,让观众在不同的单元中领略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

由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全新创办的机构,尚未建立自身的藏品,因此策展的另一挑战是借展。策展团队为此遍访大江南北,在诸多机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鼎力支持下,先后克服了时间、预算以及一系列难以预期的技术问题,让尽可能多的代表作最终出现在展览现场。

策展的第三个挑战是展场的设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二、三楼迄今举办的所有展览中,本次展览的参展人数最多,作品数量最为密集,搭建工程非常复杂,既要体现展览的整体概念,又要处理好作品单元的完整性和作品间的呼应关系,难度不言而喻。

在本次大展的油画及综合材料类作品中,观众将再次与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何多苓与艾轩合作的《第三代人》等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相遇。张晓刚尺幅最大的《大家庭》、刘小东的《十八罗汉》、喻红的《目击成长》、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及李山、孙良、夏小万、许江、蔡国强、方力钧、石冲、毛焰、刘野、张恩利、刘大鸿、周铁海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纷纷亮相。

水墨艺术家中,朱新建、李孝萱、刘庆和、李津、靳卫红等名家都有力作参展,他们的作品以个性强烈的面貌展示出水墨绘画在当代中国的变迁。

雕塑与装置类作品中,谷文达、隋建国、张洹、岳敏君、杨剑平、向京、姜杰、刘建华、李占洋等艺术家的精彩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影像作品类别里,观众可以看到张培力、宋冬、缪晓春、杨福东、杨振中、徐震、崔岫闻等著名艺术家的新旧代表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展的摄影作品中,除了展出顾德新、王劲松、荣荣映里、邱志杰、翁奋、苍鑫等人的观念摄影外,还对纪实摄影用醒目的篇幅予以呈现,精心选择了张海儿、肖全、陆元敏和韩磊四位当代名家的代表作。

本次大展特别设置了3个特别项目,把历史视角、文化背景和社会关怀引入这个视觉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时代肖像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项目大芬肖像是对深圳大芬村60位画师的集体提名邀请展,目的在于拓展当代艺术在中国现实下的某种特殊语境,系国内大型专业展览中的首次尝试。

在曾经举办过的肖像大展中,绘画往往成为唯一形态,而本展则用各种媒介充分表现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各个侧面,并进一步尝试引入历史文献、影片放映等内容。特别项目30年小事记以年表的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化史进行一次小小的综合回顾,以30年来视觉艺术的重要事件为主线索,结合了对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等主要文化艺术门类进行梳理和呈现。

特别项目艺文中国是一个48集系列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访谈式纪录片,访谈对象包括崔健、徐冰、张晓刚、许江、蔡国强、谭盾、丁乙等。该系列纪录片将在展场内开辟专门空间陆续循环播出。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