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破局路在何方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国一样,由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自费创办的民间博物馆在山西省蓬勃兴起。它们规模不大,却别具韵味,从独特的角度勾起人们对历史的细腻情感,成为国有博物馆的一种有益补充。然而,蒲州古城遗址博物苑四处流浪、酒醋文化博物馆黯然关闭、平遥古兵器博物馆人才奇缺……快速发展的民办博物馆遭遇了成长的烦恼。那么,制约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今天,如何打破瓶颈,引导民办博物馆走向繁荣?

盛夏时节,酷热难耐,65岁的陈庆云老人却不得不头顶骄阳,四处奔波。眼瞅着场馆租赁合同11月到期,但至今没找到一处合适的新馆址。这位永济市蒲州古城遗址博物苑创办人心急如焚地对记者说。

2001年初,喜好收藏佛像的陈庆云毅然卖掉房子,开办了一家博物馆。由于财力有限,办馆12年来他一直无力兴建馆址,只得采取租赁景区场馆并与景区门票分成的方式维持生存,先后寄居永济普救寺、平遥古城、永济蒲津渡遗址景区等地。如今,随着他与蒲津渡遗址景区的合约即将期满,必须再次打游击

国家将民办博物馆视为博物馆体系的新成员和丰富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力量,积极鼓励加快发展。我省民办博物馆历经近20年的发展,数量虽然日渐增多,但至今还没有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蒲州古城遗址博物苑的惨淡维持是民办博物馆现状的一个缩影。

伴随收藏热快速升温

我筹建这个博物馆不图赚钱,就是想把收藏的好东西拿出来做一番展示和交流,让更多的人分享乐趣。陈庆云说。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主任郎保利对此表示认同。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作为文化设施的一种全部划归国有。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私人收藏持续升温。当收藏者的藏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文化爱好的驱动下,便产生了与社会分享的愿望,于是私人收藏转变为公开展示,民办博物馆由此应运而生。

山西省民办博物馆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截至2012年底全省经年检登记的民办博物馆共有25个,涉及珠算、报纸、票号、酒器、中医药等多个类别,藏品总数达16万余件。从开放类型看,有16个收费,其余9个实行免费开放。从地域分布看,以平遥最为集中,多达13个。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政府为增加古城文化内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力量利用特色民居创办博物馆,从而激发了不少收藏爱好者或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投资办馆。

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张慧国认为,发展民办博物馆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后,民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散落于民间的文化、文物资源异常丰富,民办博物馆的创办人恰恰又大多源自草根,与国有博物馆的正规军相比,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并收集到流失在民间的珍品。这使得民办博物馆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甚至填补了国有博物馆藏品的一些空白。

内外交困中苦苦支撑

多数勉强经营,普遍后劲不足,山西省文物局的一份调研报告对全省民办博物馆的生存状况这样概述。其实,不仅是山西省,放眼全国民办博物馆,整体上都面临很多问题。

究竟什么是博物馆?好多开馆者连这都没搞清楚,又怎么可能遵循行业的规律来发展呢?张慧国说,有些人认为办博物馆就是搞一个展厅,只要藏品足够多,把它们一古脑摆出来就完事。事实上陈列和展示只是博物馆最原始的功能,更主要的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为此,做好一个博物馆需要通盘考虑如何规范管理藏品、怎样通过科学布展提高吸引力、组织开展哪些服务项目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乃至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业务研究等等。即便是藏品陈列也绝非一摆了之,而需要通过精心设计贯穿展陈的逻辑与主题。

资金紧缺是很多民办博物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博物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运行管理的开销很大,门票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这一点,对有财政做后盾的国有博物馆不算什么,但民办博物馆往往压力山大。调查中显示,民办博物馆普遍设施滞后,陈展简陋且经年不变。蒲州古城遗址博物苑馆长陈庆云为了维持运营,忍痛变卖了部分藏品。缺乏资金来源的酒醋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底申报注销。

思想意识的局限、经济条件的窘迫,二者的叠加注定了民办博物馆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并陷入人才奇缺经营管理困难更难吸引人才的怪圈。缘于此,不少民办博物馆延续着自己当馆长、儿女做讲解的家庭作坊经营模式。

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也羁绊着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从社会化程度看,人们对私人办馆的认识还不到位,博物馆事业向全社会拓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从法律支撑看,缺乏为之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从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看,有关部门虽出台了管理制度和优惠政策,但宏观性强、可操作性弱。

健康发展须多方给力

民间博物馆走向繁荣乃大势所趋。就山西省而言,在文化强省发展战略中,引导民办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建设文化山西的一支生力军,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有识之士指出,民办博物馆虽不反对营利,但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重点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政府有必要在资金政策、业务培训和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主动进入博物馆领域。

山西省在这方面已有所动作。2011年启动的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中,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投资117万元,安排山西博物院对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一对一地开展展览和服务提升工程。如今,走进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20个展柜展示着多姿多彩的剪纸作品,专业灯光、触摸屏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在互动区,游客还可以现场学习剪纸工艺。

在张慧国看来,既然民办博物馆得到了政策支持,就必须相应承担起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义务。他建议从法律、政策上规范民办博物馆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奖惩措施等,逐步引导它们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还应支持民间博物馆组建协会,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完善功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郎保利给民办博物馆自身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不能只有满腔热情,还需要文化底蕴和资金实力做支撑。二是与国有博物馆相比,个人的藏品数量一般要少得多,应追求特色化,切莫大而全。三是努力打造以博物馆内涵为核心,涵盖其他文化外延的文化产业,让馆内藏品活起来。

记者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通过加大宣传,培养全民的参与意识和欣赏水平,惟此民办博物馆才真正拥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