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守护古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7日,记者到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的源泉徽文化博物馆采访。鲜见的“宝婺星辉”、“崇善堂”等珍稀匾额,依旧栩栩如生的大批古徽州木雕、砖雕等,仿佛让记者穿越明清时代。董事长袁泉指着该馆的规划图介绍道,作为创立于20多年前的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2003年6月就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2011年3月成为国家文物局试点项目——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对口帮扶的民办博物馆。目前,馆内展厅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2009年5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

“村落中丰富的石刻人物造像、石雕瑞兽、木雕、楹联匾额等,让游客感受徽风皖韵、接受文化熏陶。 ”导游指着馆藏徽州“三雕”说,通过拯救和保护,馆内目前拥有关于我省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6万余件,是一座安徽本土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为能让游客多角度体验徽文化,该馆通过创意,优化徽文化主题产品结构,开展各类参与度高的文化民俗项目,给游客提供亲身体验徽州传统民俗的机会。

黄花梨的太师椅、读书人用的花案、刘罗锅宰相亲笔题写咏梅喻志的屏风……在与源泉博物馆一路之隔的子木园博物馆,古文化同样让记者大饱眼福。

“古文化之所以能在这里得到拯救和保护,得益于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 ”蜀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陈奇介绍,该区在编制文化发展五年规划中,规划并且正在实施“三地”(徽文化基地、科技动漫产业基地、娱乐休闲产业基地)、“四带”(文化创意产业带、餐饮文化产业带、科技创新文化带、休闲文化产业带)、“五态”(生态文化、科技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文化)文化强区战略。

随着古文化拯救和保护步伐的加速,以源泉和子木园为代表的两家民间博物馆日渐受到关注。在今年1月16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源泉徽文化博物馆和子木园博物馆荣获全省 “十佳民办博物馆”称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