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特色民办博物馆,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和谐共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起陕西,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文化大省,陕西的民办博物馆近年来发展迅速。

位于西安汉宣帝杜陵遗址生态公园内的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西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展厅、文保管理中心、游客服务区、文化体验区等几个部分组成。展厅共分为六个展区,展品以秦汉瓦当为主,包括来自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各种纹饰的瓦当。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瓦当专题博物馆。

秦砖赋华章,汉瓦遗风韵

秦汉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的政治稳定,铸就了我们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根脉和渊源。

一枚枚瓦当就是一页页鲜活的历史,更是一部部耐人寻味的故事。

踏入展厅,玻璃地面罩着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字样的12块汉代十六字砖。身处展馆,打眼一看,整个展厅简直就是秦

砖汉瓦的天地,琳琅满目的藏品,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展出的秦砖汉瓦,仅为收藏品的一半。九成以上的藏品,都是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虎成先生十余年来收藏所得。”馆内的讲解员说。

据介绍,瓦当按当面纹饰不同分为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作为筒瓦瓦头部分的瓦当,起初为古代建筑重要构件之一,具有保护房屋椽头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后更多用于装饰宫殿、官署、宅院和礼制建筑的屋檐,传达思想、寄托向往的艺术和精神载体;逐渐成为古代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身份象征和重要建筑代表。

它的图案、文字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砖汉瓦是陕西的文化代表和鲜明的文化符号!秦砖汉瓦作为中国秦、汉盛世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