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出借文物到大陆展出要用“国立故宫博物院”全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故宫院长单霁翔(左)和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23日报道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19日在台北故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出借包括乾隆皇子时期的书法习作、乾隆御笔经文、清人画弘历图轴、乾隆时期紫檀木楼钟、乾隆款瓷器等42套藏品,用于台北故宫今年10月举办的 “十全乾隆——— 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大展,这将是北京故宫文物第四度赴台,“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至此,大陆国宝级文物雍正朝用品、《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等都已到过台北故宫,但台北故宫的藏品至今一件也没到过大陆。交流都是双向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此的不对等令大陆文物爱好者很郁闷。

单霁翔在记者会上主动谈到行前有不少人关心台北故宫藏品何时能亮相北京,但他表示这牵扯到政策制定问题,不是单方面能够解决的。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又亮出老观点: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大陆签订司法免扣押条款,二是要使用“国立故宫博物院”全称。

司法免扣押条款指有争议的文物合法展出时,不能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确保文物有去有还。因为历史原因,一些国家的文物被掠夺出境,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颇高,一些有争议的文物在“免扣押”的保证下才敢出境。

有记者提出,大陆现有的法规完全能保证台北故宫文物的安全,单霁翔表示赞同。冯明珠对此也展现积极态度,称要请台湾相关部门研议大陆现行法规,并表示“两岸故宫早已搁置前嫌”。

但“国立”是一个难题,在目前两岸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这本可策略避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首次访台时,就曾被台湾记者逼问“国立”问题,郑院长表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这是方便交流的称呼,我们也不叫北京故宫,我们叫‘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的多数文物来自北京故宫,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所以没有“司法扣押”的问题,如果因为名称再回到 “两个中国”的原则分歧上,不仅交流无法继续,连根基都会动摇。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