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博物馆:被遗忘的文化地标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岐黄文化的荟萃之地,有同仁堂博物馆、御生堂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等等,然而这些博物馆每年的观众流量加起来不超过10万人次,影响力很小。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东方文化窗口的钥匙,不论是让世人了解中国文化,还是传播中医药理念,建立文化地标式的中医药博物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首博、国博

不见中医药主题展览

“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有关中医药的文物很多,但这些博物馆并不开设中医药主题的展览,好多中医药文物放在库里束之高阁,这其实是文物资源的浪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向记者表示。

卢颖向记者讲述,9月14日开幕的第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的展台吸引了很多儿童,他们对中医药的谜语竞猜是那么感兴趣。 "猪八戒照镜子"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二丑",中药名叫"牵牛子"。"三八节的前一天"谜底是中药"三七"。尽管小孩子猜不对谜语,但他们对中药还是有浓厚的兴趣。”

“第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是北京市科协办的,学校很支持我们面向社会做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我们还有一些品牌活动,例如每年5月份的全校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文化周等,还有药食同源的展览。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展览是有需求的,但是拥有丰富展品资源的首博、国博却没有中医药主题展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文物数量少 门票收入微乎其微

“北京确实缺乏一个文化地标级别的中医药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在全国的中医药博物馆来说是非常系统、专业的,但如果升级为文化地标级别的博物馆,确实困难重重。”卢颖表示。

据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亦称“逸夫科学馆”)创建于1990年,总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博物馆分为中药标本和中国医学史两部分,中药标本展厅面积700平方米,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这个博物馆是配合学生教学工作建设的。我们周六对外开放,每年有1.5万人次参观,培训学生进行义务讲解。”卢颖向记者表示。

展厅共有1000多件文物,每年的经营成本有10多万元,文物来源是社会征集、民众捐赠还有文物交易。“我们博物馆的文物不多,我非常希望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展览中,首博和国博能在中医药文物展品方面给予我们支援,让更多的人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我们作为高校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还是很高的,两个博士、两个硕士、两个本科,但我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评价系统,我们的考核和高校老师不一样,和文博系统也不一样,这多少影响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卢颖显得很无奈,“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应该建制,参与规范的职称系统评定。教育部对高校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条例。”

谈到博物馆运营,卢颖表示,“目前博物馆门票是10元,学生5元。”高校的博物馆大多是不能独立运营的,“我们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没有经营权,博物馆做展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出钱,除了门票没有其他收入,门票收入也是微乎其微。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校园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了,如果建在校园外边,那参观的人就多了。”

民营博物馆

地租昂贵自负盈亏难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北京首家民办中医药博物馆,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公寓院内,2003年对外开放。“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第一批被审批通过的民营博物馆,和观复博物馆是同一年,在2002年通过北京市文物局审批,在民政局登记注册。”御生堂博物馆馆长柏杨介绍说。

据了解,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文物陈列分为七部分:清代御生堂老药铺、历代药王医圣造像、历代中医中药用具、古代中草药标本、古代中草药包装、历代医药书籍报刊、近代医方医案资料。

此外,御生堂还同时展出1万余件中国古代陶瓷玩具和2000余幅中国历代老广告。

“它承载着御生堂老药铺近400年的历史,创立之初一直着重于整理御生堂老字号自己的历史资料,但上万件的藏品占地7000多平方米,一年的运营成本上百万元,每年客流量是上万人次,60%是游客和有组织的业内人士,还有40%是全国各地的机构来参观,门票20元。”柏杨介绍。

“我们博物馆在进行商业经营,有藏品出书,拍电视片,和各地的博物馆联合做主题展览,在中华世纪坛和外省合作办联展,以这些方法来进行运营,增加收入。”

御生堂博物馆分馆建于奥体中心,有上千件藏品,“有好多老外来体验正宗中医,这里每年有4万-5万人次的客流量。我们这里也是医疗机构,有的名老中医来这里坐诊。”柏杨表示,来御生堂博物馆参观的有欧洲客人,还有国内的专业人士,中学生会来这里进行文化互动活动。记者在御生堂博物馆分馆里看到有几个老外在咨询中医诊疗。

“中医药博物馆承载着向民众传播中医药养生理念的功能,博物馆可以说是中药产业的源头,它和医疗、养生结合很紧密。瑞士理疗按摩、泰式按摩价格那么贵,我们中医养生产业的空间很大。我们有这么多藏品,也想把博物馆做成文化地标,但是地租太贵,如果政府给予扶持,像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那样免费提供地产20年,帮助其正常运营后政府可以再收取地租,这样做良性运营的博物馆就指日可待了。”柏杨表示。

国营博物馆

有限制开放未充分体现展览功能

同仁堂博物馆在2007年被当时的崇文区教委授予市里第一个“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称号。博物馆把同仁堂的发展史、部分中医药发展史展现给观众,当年清朝皇帝如何打假药、同仁堂作为御药如何进入皇宫、如何经历战乱而重新振兴等等非常详尽,不仅展现了同仁堂的发展史,更展现了半部中国医药的发展史。

同仁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同仁堂博物馆承担着职工学习教育基地、对外宣传基地和学生学习中医药教育文化基地的功能。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医药大学等地的学生来参观,还有不少小学生组织参观。“我们这里服务人员少,有限制地开放,不接待旅游团,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参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

“现在的博物馆地方小,有的藏品放不下,外边也不方便停车,不能对所有公众开放。”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陆建国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国内中医药行业著名中医研究院的中国医史博物馆目前不对外开放。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不一样,上海的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是国家3A级景区,有一定的商业经营权,在一些活动中可以卖香囊等中医药衍生品纪念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表示。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吴鸿洲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现在每年的海内外观众能达到5万次人以上,可以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已经走出大学校门,与社会资源接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6400多平方米,由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其中,医史博物馆创办于1938年7月,馆藏自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珍贵文物1.4万余件,是我国建立时间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中医药史专业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至石器时代,下到近现代,尽显岐黄千年的博大精深。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定期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馆内设施科技含量,增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环节,吸引学生、市民纷至沓来,特别是注重对青少年的知识普及,让他们热爱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于2006年6月23日建成开园的“百草园·杏林苑”,将景观、科普和教学融为一体,与中药标本馆相辅相成,珍品陈列与室外百草相映生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让古老中医药文化更贴近观众。百草园占地16亩,分成藤蔓园、芳草园、杏林苑等十数块,园内种植了药用植物600余种。

目前,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每年有近300天对社会开放,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为免费开放日,每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为免费开放月,每年暑假为青少年免费开放一个月,全年免费开放日达70天以上。

“现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已经有了品牌美誉度,有很多人是先知道中医药博物馆,后知晓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卢颖表示。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