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博物馆,带你认识馒头的鼻祖(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馆名: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

地址:茶山镇工业园B区

档案:2009年8月28日正式开馆,由东莞市圣心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为国内首个以糕点为主题的食品类博物馆。

糕点吃过不少,糕点的制作工具和历史知道多少呢?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将为有兴趣的人填补这片空白。该馆展厅面积逾3000平方米,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开馆。馆内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经典食品模型、制作工具及仿古作坊,还有馒头的鼻祖诸葛亮的青铜像、敦伦堂的后代中代代流传的饼模。

馆内有各种糕点制作器具

仿古的建筑,徽派的大门,圣心糕点博物馆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步入博物馆,30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着各种形状各异的糕点类制作器具、机械、包装、仿真品以及与糕点相关的民俗物件、图片。“博物馆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糕点制作器具、与糕点相关的民俗物件及图片,馆内分为古代、现代及近代等几个展区。”该馆市场部经理林发春告诉南都记者,在这里可以看到新石器时期先民所用过的“锅”和“炉”,水磨、捣杆等糕点制作工具和不同历史时期糕点的制作工艺。

诸葛亮原是馒头鼻祖

在馆内的古代糕点文化展区,专门设置了福寿饼屋、高家喜饼、圣心月饼、圣膳房等多个仿古作坊,再现了古代的食品制作情况,此外还有诸葛亮的雕像。

“诸葛亮除了是众所周知的军事家以外,他还是馒头的鼻祖。”据林春发介绍,在高丞的《事物纪原》记载中,三国时代诸葛亮带兵去征伐南蛮洞主孟获时,泸水一带瘴气很重,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

镇馆之宝

光绪年间的制饼模具

这是一个清朝时期的糕点制作模具,来自于当时一间名叫敦伦堂的糕点店。相传光绪二十六年,在东莞茶山镇敦伦堂饼店开张的这一天,店主袁老板的儿子刻出了新的模具,上面的图案是按照饼店的大门雕刻的,雕工精细,这个饼模制作出的第一批饼由于外表精致,饼店的生意红火起来。于是,袁老板就将这个饼模收藏了起来,饼模就像传家宝一样在敦伦堂的后代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而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的馆主卢汝滔便是敦伦堂的第十六代传承人。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