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用全部财产买文物 梦想成立石雕博物馆
古代拴马桩
他用了大半生的积蓄收藏这些古董
院子里堆满了古董
用全部财产去买文物,住到农村日夜与石碑、石刻为伴
百万富翁甘做乞丐 守候石碑
明知只要卖掉一件文物就能衣食无忧,但他却舍不得卖掉其中一件
他梦想开一个属于咱们吉林省自己的“辽金石刻博物馆”
他是父母眼中的败家子,他是儿子心中抠门的老爸,他是别人眼中的百万富翁却过得像乞丐,然而,他却像精卫填海那样让吉林省独有的辽金石刻文化得以保护
当历史的轮轴在上世纪70年代稍作停留,从小目睹一些辽金时期的石刻被严重破坏,贾丙山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那样痛心。30多年的时光把贾丙山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半百老人,然而,最让他欣慰的就是,这些年他做到了,他用毕生的心血和财富保留下来四五百件辽金石碑等历史文物。
父母眼中,贾丙山不务正业,唯一的儿子读大学还需自己勤工俭学。“我是富翁也是乞丐!”只要卖掉自己珍藏的一块石碑,贾丙山全家就能过上以前富足的日子,他却从不肯。
“人要有梦想,我很渺小,但我总期待有天这些咱吉林省独有的石碑石刻能够得到保护,我一直在努力!”
贾丙山的传言不断
众人不理解他倾其所有买文物
“农安有个姓贾的,石碑石雕都有,但是谁也买不走。”对于贾丙山的传言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都弄不明白他为什么宁愿搬到农村与石碑相伴,也不愿意卖一件去换来富足的生活。
农安县西五里界村,幽幽小径,虽无古树参天相伴,却宁静得让呼吸声都变得如此清晰。
贾府,一个有着高墙铁门的大院,远远望去气派非凡,门前那几座石狮子和石碑,写满悠远和神秘。贾丙山,1982年军队转业,转业后他做过汽车修理工、编辑、下海经商,因为家境不错,他始终过得很好。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一直把精神富裕看成是真正富裕的他,总是希望冲破世俗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上世纪70年代,从小就对佛教文化有着很深情感的贾丙山,被家中一件辽金时期的石刻深深吸引。“我不能自拔,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些东西太珍贵了,尤其是对于我们后代的子子孙孙……”就这样,贾丙山开始了自己的保护石刻石雕的生活。
放弃财富的执着
他就是希望给流浪文物安个家
贾丙山只有51岁,头发早已经花白,黝黑的脸庞上写满了沧桑。曾是百万富翁,或许可以用大款来形容这个男人,但是他现在的生活却完全不同。“我以前下海经商,赚钱了就买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吗?我对这些石雕石刻看待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不是那些文物贩子。每次看到那些被农民们遗弃在猪圈里的石雕,我心疼啊,没钱我也要借钱,我就是希望这些流浪的历史文物能有一个家。”
贾丙山现在住的院子是跟弟弟借的,主要是这里地方大能放下他那些古董石碑。而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和妻子就这样过着农民耕种下田的生活。
“很苦,或许可以说现在的我们三餐都没有保障,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富足的,我们觉得很幸福。”贾丙山和妻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城市人,尽管所有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何会像现在这样,甘心为这些石碑当乞丐,但是他们乐在其中。
与石雕做伴的日子
晚上都会起来几次巡视一番
走进这幽深的院落,石碑、石桌、石椅、拴马桩、碑文、石雕数不胜数,让所有人眼前一惊。一同前往的吉林省著名考古专家郭相武也被震惊了。“在全国来说,如此多的辽金石刻石雕简直是太少见了。”
院内是一座二层小楼,小楼门前好几座石狮子,经过历史的洗礼和风化,那些狮子的身上也显得不那样光滑了,但是威严依旧。
院子里,石碑上的佛像图案清晰依旧,圆睁怒目的金刚护法,眼前的这一切让人有种穿越到了另一个朝代的感觉。
“我们以前住在长春,特意租的地方存放这些东西,但后来还是被人弄坏了,我真的太心疼了。”贾丙山觉得只有自己才能保护好这些东西,就这样,他和妻子搬到了这里,宁愿与石碑相伴。
“晚上他总是起来好几次,不一会就拿起手电去巡视一番,他害怕这些东西被偷了,或是过往的车辆给撞坏了。”
不顾一切的坚持
即便无人理解也会一直走下去
贾丙山的这份执着和对古董的热爱或许只有妻子杨明燕能理解。“在我爸爸妈妈眼中我就是不务正业的败家子,我儿子读大学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学费,而我有钱就用来买这些东西也不卖,其实我知道自己亏欠他们的太多了。”贾丙山说,曾经有很多人来买他的这些东西,其实他也知道只要卖一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能彻底改变,但是他坚持不卖。“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怎么可能卖掉呢?”贾丙山恨透了那些把古董贩卖给外国人的古董贩子。“我想过,就像精卫填海一样,虽然力量很渺小,但如果我一直坚持,我的孩子也坚持,我们吉林省特有的这份石雕文化就会得以保存。”
一位贾丙山的朋友说,老贾这个人很善良,在他看来自己没有什么野心,但其实他所作的这项事业是很伟大的。
就在今年年初,贾丙山把村里的农家书屋建到了自己的家里。“村里的干部想让村民们读书,但是村里地方小,我这里有地方,就搬到这里来了,我后来四处要书,但是现在书还是太少。”
心中的那份期待
梦想能成立一家石雕博物馆
贾丙山为人善良耿直,聊天间他总是很满足。在记者到来前他把那身干活的埋汰衣服换下来,穿上了唯一一套能出去见人的干净衣服。
“现在我就希望能有相关部门为这些石雕文物提供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博物馆,我可以去那里打工照料。我的环境有限,这些东西常年风吹日晒都快要风化了,有的都掉皮了,我很心痛。”
贾丙山现在有的辽金时期石雕石刻超过五六百件,足可以支撑一间博物馆。“但我现在没有钱,如果有钱我会马上下乡,去一些老乡家里,因为很多东西都被遗弃得太白瞎了。”贾丙山说,“我宁愿充实得像富翁,也不愿意挥霍空虚得像乞丐一样。”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