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由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主办的《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经楼展厅开幕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以钟铃文化遗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致力于中国古代钟铃文化遗物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护工作。此次展览展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古钟12口,以12件精品寺观钟为载体,讲述古钟原所属寺观的创建、演变的历史,介绍捐资铸钟人的生平事迹,展示寺观建筑及其遗物的保存现状,展览配以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解说,视角独到,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了解到我国“钟文化”的前世今生。另外,本次展出透过古钟介绍了北京城十余座古刹,包括潭柘寺、摩诃庵、栢林寺、法华寺、天宁寺、显应寺等。
本次展出的12口古钟中最大的是栢林寺钟,栢林寺钟通高236厘米,口径168厘米,重约2268公斤,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钟纽为蒲牢造型,钟肩饰莲花瓣24片。钟体表面满铸铭文,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佛经、咒语、铸造年月、寺院僧众、助缘信众、铸钟人、镌字人等内容,其中佛经、咒语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八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悲无碍大陀罗尼神咒》、《往生净土神咒》、《报父母恩咒》。而本次展出的最小钟是汇通祠钟,通高68厘米,口径56.2厘米,铸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铭文内容为:“汇通祠。积水潭住持本容叩化,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吉立。德胜门内大街路西永兴铁厂孙玉发敬献。”解放后,汇通祠被拆,铁钟被移至附近的西直门消防队,钟身涂刷成红色,改作了消防的警钟。此次展览另辟专栏,对古钟神话、古代佛钟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并配合多媒体视频为游客进行展示,让人们对古钟文化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来自城市的记忆深处的古钟,不仅是博物馆里珍藏的珍贵文物,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在展出的12口古钟中,其中一些钟所在的原址或已经破落不堪,或现已消失不见。但观众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古钟,阅读钟铭,聆听钟声,去找寻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足迹和我们身边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展览呼吁全社会尊重我们的文化,更多地去关注古代钟铃、关注钟铃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
本展览将于2012年6月9日——12月9日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经楼一层展厅展出,每日展览时间9:00——16:30,每周一闭馆。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