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38年,国宝堇鼎首回故土房山琉璃河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纪念北京建城3057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是“堇鼎回展”。这一国宝级文物—-堇鼎自1974年从琉璃河遗址253号墓出土后,一直珍藏在首都博物馆。时隔38年后,首次回到故土——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成语中的“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等词语包含了政权、公信力和社会改革等含义。

出土于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堇鼎口稍向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各饰1组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饰1周兽面纹带,纹带是6条扉棱将鼎周等分为6段,每段各以扉棱为中轴之鼻、额组成兽面纹。堇鼎造型凝重,纹饰古朴,气势宏伟,其器形、风格、铭文、字形与黄河流域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说明三千多年前,北京地区已具有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堇鼎通耳高62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载了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今陕西一带)为太保奉献食物,太保为表彰堇的辛劳,赏赐给堇大量贝币,堇用这些贝币为已故太子癸作了这个宝鼎。这些铭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房山琉璃河地区就是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堇鼎当之无愧地成为北京城历史之源的见证。

作为纪念北京建城3057年系列活动的重要支撑,堇鼎将于5月25日—27日连续三天在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展出,而后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