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远:当今博物馆面临着大众需求与内部管理的双重挑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

导语: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或许每座博物馆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目标、和观众,然而在挑战中求繁荣的必然要求又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联系在一起。为应对社会变革和满足参观者的期望,博物馆在不断进行创新。-------访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

中国文物网:(编辑 尉露)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这一主题代表着一种认知,即博物馆正面临着如何阐释和生存于一个变动性日益增强的世界的课题。那么您是如何理解这一课题的?

李宗远: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新挑战、新启示。实际上这个口号我觉得是符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也符合了当前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那么新挑战我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呈现多元化。而且对博物馆来讲也提出了一些挑战,特别是2008年之后,我们很多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就实行了免费开放。那么免费开放之后呢,博物馆的原来的运行模式,包括它的管理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所以面临着两个挑战,一个是社会大众的需求的挑战,另外一个内部管理的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新挑战对于博物馆来讲的话,这个口号是比较恰当的,也反映了当前博物馆和纪念馆发展的一种,面临的一种,挑战的一种难题。新启示其实有挑战就要迎接这个挑战,那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的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我觉得一个我们博物馆和纪念馆,它作为一个公益型的文化单位,那么如何更好的服务好我们社会各界,前来参观的观众,同时能够更好的挖掘博物馆、纪念馆内在的这种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方面,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觉得这就是给我们新挑战、新启示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中国文物网那五一八快到了,今年给观众准备了哪些文化活动呢?

李宗远:每年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都会有一个主题,那么今年我们应该说对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也安排了一些活动。五一八期间我们要举办一个讲座,也就是请北京大学的宋相官教授来讲解在全球背景下中国博物馆怎么样去发展,这样的一个讲座。另外我们也举办一些特色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列入我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这个活动应该说是我们从2009年推出以来,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这样的一个活动,也包括看一场电影。那么特别是过去的老电影,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啊,这些现在电影院都没法看的,看不到的这样一些老电影。另外还可以触摸,就是看到武器,我们把在库房里所保存的这种过去的这种重型武器、轻型武器拿出来,让学生来摸。而且来讲解这个武器当时在战场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这样的类似的活动我们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我想在五一八当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两个活动。同时也推出一些包括我们向社会各界免费发放这种宣传册,推介我们的各种活动。包括我们还有一些牵手计划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来丰富五一八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我们馆内的活动。

中国文物网201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不仅关乎博物馆今天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势,同时也涉及怎样展示和诠释,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博物馆的展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多媒体应用方面有哪些举措和规划呢?

李宗远:现在这样,因为科技的发展也给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展陈和它的观众互动也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是这样,就现有展陈当中我们也运用了一些科技,恰如其分的来运用这些科技。包括我们的一些景观,这都是用声光电的这样的一种技术来反映。另外我们也在我们的展厅有触摸屏,另外在我们的观众服务区,能够方便网民来上网,是无偿的。这种上网不是说你能够浏览所有的网页,我们只能让他,限定他只能上一些抗战类纪念馆的网站。那么让他们能够在这通过参观我们馆,然后通过无限的网络来了解全国抗战类纪念馆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触摸屏点歌,还有一些知识问答,这样的一些科技手段。当然我觉得在博物馆和纪念馆,特别是在纪念馆当中,运用科技手段是一个方面。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恰当的去运用,过多就有点喧宾夺主。应该说它能够满足展陈的需要,特别是一种景观这一块,要满足这个需要。但是我觉得在观众互动方面我们要充分的运用现当代的这种高科技手段,来满足观众的需求。你包括我们马上要上,在我们馆区能够无线上网,免费的无线上网,你就可以在我们馆区来无线上网,这个现在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一些机场,或者一些公共区域都不能够提供的。那我们作为一个纪念馆,公益性的机构,而且作为4A景区,我们现在也正在落实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觉得为观众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这是我们应该给观众提供的方便。

中国文物网由于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的不同,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独特的。博物馆可以通过其教育功能和民主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那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一个纪念馆。请您结合本馆的特点来说一说在社会教育方面,在“新”社会中的作用 ?有何创新?

李宗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反映抗战的这样的一个纪念馆,我们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北京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么我们觉得首先要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除了我们观众来,除了参观展览之外,那么我们要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包括我们面对成年观众的有民族精神大讲坛,我们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对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解答。例如我们将要举办的有一个讲座,就是抗战武器。另外还有对中日关系,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发展我们也邀请一些专家来解读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这是我们针对成年观众的。那么对中小学生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叫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刚才我也介绍过。那么另外对军人,我们设计了扬正气、铸军魂,抗战英烈故事进军营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们主要是面对部队,武警部队。这个活动我们从2010年开始,开展已经进入到很多部队,有利于我们跟部队开展这个,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的这个教育。

另外对不能够,或者是不方便来我们馆参观的,远郊山区的学校的学生,我们主动的设计了一个活动叫做牵手计划。那么把我们的展览内容,包括我们的一些活动,主动的送到他们学校来开展这样的活动,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们不仅是一个,一个是坚守主阵地,另外我们也走出我们抗战馆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得到的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国外的一种,就是纪念馆的这样的一种交流。我们把他们的展览引到中国来,让中国的观众能够了解整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以及中国抗战为世界的和平所作出的贡献。推事我们也把我们的展览通过这些纪念馆,通过其他过程的纪念艺术馆,送到所在国家,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抗战,所以加强、促进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这种民间的交流,提升中国的和平的这种形象。我想在这个范围我们这么多年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中国文物网很多博物馆提出将中国的博物馆与国际接轨的口号,那必然会有一些国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否也开展了此类工作,具体有哪些?

李宗远:有, 去年我们就在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我们把我们的展览送到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展出,应该说这个展览在俄罗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在仅仅3个月之内就有30万观众。那么俄罗斯纪念馆,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展览在前年,在我们这也展出了,我们让我们中国的观众了解了当时苏联人民为打败德国法西斯所作出的贡献。那么今年我们要把展览要送到韩国,韩国独立纪念馆。那么韩国应该说当时被日本殖民统治,韩国人民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或者说恢复他的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独立也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把展览也送到它这个韩国独立纪念馆,那么韩国独立纪念馆也把展览送到我们这来。所以今年8月份我们要相互之间把展览送到所在国家的纪念馆。明年我们还要和波兰的奥斯维辛纪念馆我们也有合作,就是他明年准备把他的展览送到我们中国来,那么我们适当的时候也把展览送过去。所以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更能够拓展这种民间,通过举办展览,或者开展其他类似活动,能够促进我们民间的这样的交流。那么今年也是终日邦交40周年,所以我们今年也要把展览送到日本去。这样更大的来开拓国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文物网适逢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请您对博物馆事业以及博物馆人给一句寄语。

李宗远:作为一个博物馆人来讲的话,从事这么多年的工作我们觉得博物馆要不断的去迎接挑战,不断的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