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修缮后开放 半数展品首次亮相(图)

图为宋庆龄珍藏宋庆龄母亲的结婚绣服

6月1日,位于后海北沿的宋庆龄故居重新开放,迎来了首批观众――400余名本市小学生到此欢度“六一”。历时两年修缮后,故居新筹建的展览中近5成展品为首次亮相,其中不乏孙中山东征使用过的地图等珍贵物品。

展厅面积扩大1.6倍

从洛阳移植了400余株宋庆龄喜爱的牡丹花;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新文物库房在故居西侧拔地而起,投入使用;原本作为展厅的大客厅、保姆办公室等恢复原状陈列……自2007年5月29日开始修缮起,2年内故居变化不小。

“最大的变化当属新落成的两层文物库房,其地上一层主要当作展厅对外开放,地下一层则用于内部珍藏文物。”宋庆龄故居的“元老级”工作人员沈斌介绍,最早的展厅是由故居客厅和餐厅“改造”的,不仅地方局促,而且在古建中温湿度很难保证稳定,丝质品等文物轻易不敢拿出来展示,这次不仅展陈条件变好了,而且展厅面积增长了1.6倍。

半数展品首次亮相

虽是新建筑,古色古香的文物库房与幽静的故居风貌颇为搭调。进入室内,迎面是一幅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画像,展厅犹如传统古建中回廊形式一样,蜿蜒设计,显得别具一格。“约半数展品是首次亮相。”沈斌说,包括近年来新征集到的文物,和部分“娇嫩”的老藏品。

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在天津御寒的帽子、宋庆龄所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原文图片、宋庆龄祖母留给她的绿松石铜质发簪……新增展品中既有孙中山曾使用过的物品,还有部分是宋庆龄及其家人的物品等。“今年7月,展厅还将新添十余件新展品,如孙中山特意托人为宋庆龄定做的日式晨衣等。”沈斌说,“现在它们正在香港展出。”

两成导览词引用孙宋原话

与以往展览不同,此次展览大量使用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原话作为导览词。“以前展览大多使用总结性语言做导览,观众读起来有点‘索然无味’,本次近两成导览词都换成了孙宋的原话,这样读起来更生动,观众对展品的理解也更深刻。”沈斌说。

除了导览词“变身”,展览还新添了多幅油画,比如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等历史场景均通过油画“还原”。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