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0个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大半建成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更有着“壮乡歌海”、“铜鼓之乡”的美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我区的重要议题。6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汇报会上了解到,自《条例》于2006年实施以来,我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广西已列入第一、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07个项目,其中布洛陀、刘三姐歌谣等2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工作,2004年,我区启动了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龙头的“1+10”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网络格局。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民族博物馆已建成对外开放。10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中,已建成的有南丹里湖白裤瑶、贺州莲塘客家围屋、三江侗族、靖西旧州壮族、那坡黑衣壮、灵川县长岗岭村古道等6个生态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陈列布展。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金秀瑶族生态博物馆已经列入2009年的建设任务。建成后的生态博物馆既体现了静态的文物实景,又表现了活态的人文参与,让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民心。

在建设文化生态博物馆经验的基础上,我区提出建设“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北部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方案。在保护区内,将建立若干个文化生态示范村和民族文化生态传习馆,以旅游、手工艺生产、民族风情表演为主体内容的文化产业链。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