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规定了定义。

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9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然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地域名称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附1)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附4)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
(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
安阳殷墟 2006.7 文化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 自然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
江西三清山 2008.7 自然遗产
山西五台山 2009.6 文化遗产

附1: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附2:2000年11月拉萨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3:2001年12月西藏拉萨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4: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5、附6: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7: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8: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名  称

批准时间

昆曲 2001.5
古琴 2003.11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11
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11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