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民办博物馆“贫血”

2008年,昆明市提出了用3至5年时间建成“博物馆之城”的基本目标。今年7月11日,昆明市又挂牌了一批博物馆。据统计,昆明博物馆目前总数达到65家,其中,民办比例占了30%。要真正把昆明打造成“博物馆之城”,发展民办博物馆是核心。那么,昆明市民办博物馆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生存困难

“在国防路仅一年的租金就要花去20余万元,在没有企业进行经营维持的情况下,这笔钱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退休的文化工作者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现在之所以搬到这里,是因为租金比较便宜一些。”当记者走进位于云南民族村附近的天缘艺术馆时,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会长、天缘艺术馆馆长刘伟这样说。

2004年,退休后的刘伟带着多年珍藏的100余件艺术品,在家乐福世纪广场租了一个100余平方米的商业网点,“天缘艺术馆”的前身“刘伟艺术工作室”诞生了。2006年4月,100余位艺术家、工艺美术家、收藏家和企业家携手成立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刘伟担任了该协会会长。之后,刘伟和两位投资者合作,在昆明市中心区域——昆都瓦仓庄成立了天缘艺术馆,这座规模达1000余平方米的民办博物馆收藏的明清家具、历代瓷器、奇石古玉、名家书画等千余件“宝物”,使天缘艺术馆一时间名声四扬。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天缘艺术馆当时每个月仅租金就是4000余元,据刘伟介绍,他和妻子每个月把全部退休工资拿出来还不够交租金,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朋友的帮助来交纳房租。刘伟回忆说:“由于博物馆是公益性的,不收取门票和任何费用,在昆都的时候,每天有几百人进出我们艺术馆,为了节省开支,我们能少请一个小工就少请一个,费用开支太大了。”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昆明,很多民办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昆明动物博物馆每年能获得10万元的拨款补助,但该博物馆每年的开支却在200万元以上,其门票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极少部分,其它都是依靠课题研究回报作为补贴,还有就是利用馆内科研队伍的技术优势为别的博物馆进行展览策划、设计、布置以及标本制作来赚取部分收入。据了解,由于博物馆具有公益性质,很多民办博物馆都没有企业在背后支撑,所以这些民办博物馆的房租费、布置展厅费、员工工资、水电耗费等都得自己掏腰包,这让很多民办博物馆馆主们几乎到了“难以呼吸”的地步。

商业化才是出路

2008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后,昆明市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支持,采取先挂牌运行、再规范发展、重点培养的方式。降低了博物馆业的准入门槛,培育发展了一批挂牌博物馆,切实提升了昆明市博物馆的总量。最近,昆明市对2008年在推进昆明市博物馆业务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官渡区文化体育局和22家挂牌民办、行业博物馆给予了表彰奖励。

“文物是社会的,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而作为文物收藏点的博物馆自身又不能‘造血’,所以开博物馆是一件既清贫又需要耐心的事。为了更好的保护好历史遗留下来的珍宝,我在积极寻找各种机会让天缘艺术馆继续发展下去,比如与企业一起搞活动、与学校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等。”在谈到如何维持天缘艺术馆的生存时,刘伟这样说。

那么,要使昆明真正实现“博物馆之城”,该如何让民办博物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寻找到出路?

昆明市文化局文物处一位姓钱的负责人说:“昆明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博物馆,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云南省有着璀璨的历史文明,而且云南省民族众多,很多历史文物古迹都需要加强保护,而民间文物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民办博物馆得以大力发展。但是,民办博物馆要发展还得走商业化道路,必须有企业在背后支持才能继续前行,我们下一步将致力于鼓励投资和发展民办博物馆,优先发展科技、自然、艺术、民族生态、民俗类等具有行业特点和地区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同时,引导民办博物馆与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民办博物馆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